持有還是出貨,對市場嗅覺敏銳的溫州炒房團來說,成了一個難題。
一些報道稱,6月中旬以來,隨著樓市回暖,一度沉寂的溫州炒房團又開始活躍。他們在深圳、廣州、上海、杭州等房地產熱點城市頻頻出手,并導致了一些城市熱點板塊房價攀升。
溫州本地的房地產市場也十分火爆——最近一階段,中國拍出地面價最高的5塊地皮中,有兩塊來自溫州。號稱溫州最高價樓盤的綠城鹿城廣場最高價已飆至46000元/平方米,溫州管轄的縣級市瑞安,市中心的房價已達15000~20000元/平方米。
不過,和2008年前不同的是,目前溫州炒房團內部多空分歧十分明顯,已有相當一部分炒房客趁著樓市回暖出貨。
出貨、持有 都有理由
劉斌(化名)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就進入杭州房地產市場。但他對2009年3月以來的樓市回暖相當謹慎,“目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有回暖趨勢,但這種趨勢到底是全面回暖還是短期反彈,還是未知數。如果是全面回暖,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能否回到2006、2007年那樣,也是未知數。但現在房價又有重新沖擊新高的趨勢,這種勢頭我有些擔憂。”
樊非和許多溫州人一樣,房產是他資產配置中最大份額的品種,但他也趁著這次樓市反彈逐漸降低房地產的比例。他的理由是:“無論地產商怎么掩飾和否認,這波房價迅速回暖除了實體經濟出現好轉跡象外,銀行信貸急劇增加也是重要原因。但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銀行信貸增量很難維持在2009年上半年的水平。在這樣的前提下,地產市場能否維持量價齊升,有很大問題。”6月中旬,樊非已出售了其在上海的3套房產。
但是,在溫州人中,堅決看多做多的人也不乏人在。
王益平(化名)最近10年里的資產增值主要靠投資房產,他在2005年趁著樓市回調時,在上海出手買了3套房子。“我的房子當時購入價是8000元每平方米,現在已漲到了20000元每平方米,我想上海房價無論怎么調整,都很難跌破我的成本價,所以我還是很放心地拿著。”
徐國明(化名)也是資深溫州炒房客,1996年-2005年,他在杭州城西通過炒房賺了近億元。2005年6月,徐在一個星期內拋光杭州的所有房產,轉戰北京、上海。2007年底至今,他又在出售這兩地的房產,準備把資金投向東北和重慶、成都等城市。之所以作出這樣的決策,徐國明有自己的理由,“中國地大物博,區域經濟發展很不均衡。上海、浙江這樣的地方,GDP和房價的基數已很高,經濟增長的速度很難保持較長時間的兩位數增長。但東北和中西部部分城市的發展潛力很大,經濟增長速度很可能超越上海、浙江,房產升值空間也較大。”
炒房、開發 一個套路
種種跡象表明,溫州房價飆升,和大量溫州炒房資金以及其他民間資金返鄉有關。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起家的部分資深溫州炒房團成員,通過多年時間完成原始積累后,許多已變成開發商或開發商的股東。這些人用炒房團的手法,和民間金融“結盟”來操作房地產項目。
最近,溫州一知名房地產企業董事長被警方拘留。其之所以東窗事發,主要是因為在項目開發中,為彌補自有資金不足而過度依賴民間借貸,導致資金鏈崩潰。根據該公司債權人和購房戶自發組成的清算小組統計,該公司涉及的債務浮出水面連本帶息有20億元左右,其中部分借貸的利息很高,月利率在3%~6%之間。
盡管溫州房地產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并不多,但部分溫州房地產企業和地下金融緊密結合的現象卻在蔓延。有的企業為了迅速回籠資金,甚至還通過虛假交易向銀行騙取按揭貸款。
饒明傅(化名)向記者透露,溫州有些房地產企業通過這樣的辦法在各地騙取按揭貸款:如某樓盤實際房價是2萬元/平方米,但房產商開盤時故意將房價抬到2.5萬元/平方米。然后向親戚、朋友收集一批身份證,將三分之一或一半的樓盤用這些身份證買下,首付20%或30%的錢實際沒付,但剩下的錢轉成按揭。這樣開發商就可以迅速從銀行回籠資金,將風險轉嫁給了銀行。從左手倒到右手的房子,則可以根據市場狀況慢慢出手。
有房產商表示,有時候自有資本金不夠,又正好看中了很好的地塊,如果自有資金通過民間借貸獲得,這筆錢的利息成本遠比按揭利息高。所以只要房子一開盤,就要想辦法把這筆錢通過假按揭的辦法套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