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易憲容現象已經超過學術爭論本身,其背后折射的是圍繞房地產市場的理性公共辯論平臺的缺失
★ 本刊記者/郇麗
這些年,易憲容無疑是中國房地產新聞中出現的最多的學者名字,但是自從3月21日,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向外界透露,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已辭去金融發展與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一職,易憲容與媒體的聯絡就像突然斷了線的風箏,無處捕捉。
綜合各方面的消息來看,易憲容是在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壓力下,以去香港做研究為名,向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請辭的。不過,社科院一位研究員向本刊記者透露說,社科院每年都會對研究員以及研究室主任做年度考核,但大多數人都不會在意這個考核結果,甚至不會特意去看考核的結果。
經濟學者黃祖斌則對媒體表示,考評不合格致使易憲容辭去主任一職“很莫名”。
“惹事”的易憲容
據悉,易憲容在房地產上的一些言論令有關方面非常不滿,比如認為北京樓價應該下挫三成,上海應該跌五成,最近又預言股市有泡沫,會大跌。其所在單位有關人士透露說,“我們經常要為他擦屁股。”
在此之前的采訪中,李揚也曾經對媒體表示,“我們也不是憑空說易憲容的言論不嚴謹,社科院研究員發表文章和論文都是自由的,但是社科院經常收到社會上一些對研究員發表言論的反饋,很多關于易憲容言論的反饋都是負面的。”
但是,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向外界否定了易憲容事件來自于外界的壓力。他認為,易憲容是個金融方面的學者,在對房地產領域沒有太多調研的情況下,發表了太多的言論,誤導大眾。而且,易憲容一直忙于自己的事務,完全沒有為研究室做出應有的貢獻。李揚表示,易憲容仍然是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員,對于他的“失職”行為也不會有其他的懲罰。
人大行政管理學教授毛壽龍認為現在的房地產界比較亂,他表示自己對易憲容沒有太多了解,也不知道他是否一定代表正義的一方。但他說,或許易憲容沒有錯,而媒體的報道就不一定專業了,可能把他的話放大了,現在媒體對政策的影響力又特別大。他認為,學者敢言在目前本來就很是稀缺,尤其房地產這樣的領域,容易被大眾、媒體關注,敢言肯定影響到方方面面。
在京鼎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陳永苗看來,易憲容對房地產領域言論的對與錯,應該由老百姓評價,而不應該是行政干預。
而綜合這兩年的媒體報道來看,作為一個金融方面的學者,易憲容更像抵制房價泡沫的“勇士”,他經常在公開場合“揭開發商的短”,指責開發商暴利、把房價哄抬得過高。
據透露,前兩年,易憲容的日程總是安排地滿滿的,每天要從一個地方“飄”到另一個地方,連坐下來寫東西時間都沒有。而一年多來,由于頻繁唱衰房地產,開發商對易憲容邀請越來越少,偶爾有邀請,他也主動回避,他說,“去了我說什么呢?說不好你們不高興,說好我又不能說。”
易憲容的同事對記者說,既然他選擇辭職,就說明他已經很坦然了,所謂“無官一身輕”。只是,從他開始關注房地產,是是非非易憲容,社科院內部也是褒貶不一。“我倒認為易憲容自己還是從學術的角度出發,只是,無論是開發商對此問題的辯論,還是媒體的報道,都已不再是單純的學術討論,成了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辯論。”
言論之錯 錯于何方?
據介紹,雖然在香港講學,易憲容并不接受做學術不嚴謹的指責。他說,自己的學術成績是大家都認可的,那么多的論文,那么多的著作,全都是極其嚴謹的。也許為了回應各方面對其治學不嚴謹的批評,3月26日,沉默了十多天易憲容的博客終于更新了,他首先羅列了近年來的部分研究成果和論文,整整4個篇幅,記者注意到,易憲容所列成果基本都是金融方面的。
房地產策劃戰略專家賈臥龍說,“在一些觀點上我和易教授一直以來都是相反的,但我覺得學術交流是可以談自己觀點的,個人的經歷和了解的信息不同,導致觀點有所不同是正常的,只要不抨擊個人,任何批評指正都是有利于在學識上成長的。所以,對于一些人說易教授是‘空空先生’我認為是不客觀的,只能說參考的數據不準確或參照物不同。”
著名文化批評家朱大可對記者說,“我認為沒有絕對正確的言論空間,好的言論一定是在大量壞的言論中出現的,只有讓更多的人都來發表意見,正確的東西才可能出現,社會才會更健康,現在,易憲容成反面教材了,這個思維很成問題。”
毛壽龍也對本刊記者說,國內的情況和國外不同,學者的研究不一定有大筆的投入,這肯定會影響到學者言論依據的充實性。
朱大可說,“我倒認為,易憲容是社科院的一個招牌,如果他的數據不夠,社科院應該考慮如何幫助他,譬如可以組織一個班子為他提供數據,讓他把話語說得更準確點,這對社科院的聲譽會更好,更加凸現社科院在中國經濟運行當中所起的作用。”
朱大可說,“這個聲音本來很稀缺了,已經很珍貴了,不能再來打擊它,最后導致整個言論空間萬馬齊喑,如果出來說話都要求百分之百的正確就不會有人出來說話了,當大家都不說話的時就肯定就最正確了,因為一點錯誤言論都不會有了嘛。”
一個社會需要的學者
據介紹,目前易憲容正在香港大學作學術研究。他表示,是否擔任行政職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還是研究員,還在做研究。今后不會改變一貫敢言的作風,仍將積極發表言論,“直到國家利益、民眾利益都不再受侵犯了,我就可以回鄉耕田了”。
據了解,早在2004年之前,作為社科院金融所的一名研究員,易憲容在財經圈內已小有名氣,除了因為他曾擔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外,也因為他關于“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儲備太多”的話,引起紐約股市大跌。
同樣在2004年,易憲容的一篇《謹防房地產業要挾整個中國經濟》的經濟評論,對中國房地產泡沫發出尖銳質問,引爆了國內房地產泡沫的激烈爭論,也因此叫響了他在房地產領域的名氣。
據悉,易憲容同時給北京、上海、廣州和香港大約10家媒體開專欄寫評論,最多時一天寫過7篇文章,而這種狀態,他已經堅持了8年之久。
他的文章鋒芒畢露,而且毫不回避敏感話題,他堅持認為把自己的觀點用經濟評論的方式寫出來一樣能影響社會。
易憲容的朋友對本刊說,老易很正直,他想說的總要一吐為快,這是難能可貴的,只是目前國內的學者欠缺這樣的言論環境。所謂學術無禁區,宣傳有紀律。雖然關于房地產價格并沒有像老易說的那樣跌,但是老易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在為中低收入人群說話。
朱大可說,“盡管我不是房地產領域的專家,但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我也不認為房價如此飛漲是正常的,而有些部門在這方面也確實做了很多糟糕的事情,造成了公共建筑的狂歡,這是主管部門的失職!所以,民間應該有更多的學者發出這樣的聲音,來給一些主管部門施加壓力,促使他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職能。因此,任何事情哪怕是它最繁華、最興盛的時候,我們都應該警惕這里面有沒有存在問題,有個清醒的知識分子,無論他是對還是錯,能夠不斷地提醒我們這是件好事。”
朱大可認為,教育領域、醫療領域也需要易憲容這樣的人。
毛壽龍則對本刊記者說,“學者對公共事務的言論會讓人們對事情本身有更多的理解,但是,目前講真話的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往往是只能在平衡中才能找到自由,也就是說,當你確定你手里確實掌控喇叭的時候,你再用它來喊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