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老百姓的觀念,要經過不少有趣的博弈。“比如我告訴他們房子的外墻不要貼那種老土的瓷磚,貼傳統的青磚才有特色。他們一開始不聽,愣是說瓷磚好,后來聽游客說‘青磚看著舒服多了’才相信。以前,地上統統澆水泥;現在政府鼓勵他們用地震震出的碎石鋪地。村民說撿石頭太麻煩。我對他們說,皇宮里就是這么鋪的。他們就認可了。
百姓自創:宅基地換“半邊房”
有意思的是,都江堰的某些災后重建新模式,是由老百姓自己開創的。紫坪鋪鎮沙灣村一組組長孫遠洪全家年收入不過一兩萬元,地震又摧毀了他家的房子,真是雪上加霜。他在得知成都市政府去年8月7日下發的《關于加快災后城鄉住房重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后,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那塊353平方米的宅基地。
很快,他就與12個城里人(聯建方)達成了一致協議:每個城里人出資5000元,總計60000元,獲得孫遠洪180平方米的宅基地40年的使用權。12個城里人合資在此宅基地上修建一幢3層小樓,共12套,每戶40余平方米,都帶獨立廚衛和臥室。每戶城里人每年需要交給孫遠洪800元的管理費。40年的合同期滿后,12個城里人再把小樓的使用權移交給孫遠洪。
對于城里人而言,每戶大概出資55000元用于獲得40年的房屋使用權和房屋修建,再花32000元請孫遠洪管護房屋。花費不到90000元,就可以坐擁40年的“山水”,享用自己的“鄉間別墅”。“孫遠洪創造的重建模式,為有效解決災后重建的資金瓶頸,找到了一條新路子。”都江堰的市委領導評價說。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