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李蔚認為,成都房地產價格已基本回歸到消費者認可的接受價位,也是推動“小陽春”現象的重要原因。以一座宜居城市的考量,現在成都中心城區5100多元的均價已被許多人在心理上認可,尤其是一些三四千元的樓盤,更讓部分購房者有了“抄底”的想法。而開發商營銷手法的多樣化與適當降價,也有力地助推了這一心理影響。
開發商仍顯迷茫和不安
盡管購房者增多,交易量有所上升,但對于未來的市場形勢,許多開發商卻并不樂觀。一些開發商認為,剛性需求得到一定釋放后,市場又會趨于平淡。
在位于成都南郊華陽鎮的一處大型樓盤,銷售部負責人郭輝文告訴記者,華陽的住房價格最高的時候曾達到每平方米6000元以上,后來跌了近一半,現在也沒漲回來多少,價格還是每平方米3000多元。最近兩個月,在銷售量回升的情況下,價格反而有所下降,“市場以后怎么走,大家心里沒底。”
成都市某房地產公司負責人范永華告訴記者,就房價來看,目前漲的、跌的都有,情況非常復雜。他分析說“有些樓盤價格略有上漲,因為開發商想給購房者造成一種印象:房價馬上要回升了,趕緊買;有些樓盤價格不升反跌,因為開發商急于出手,想盡快收回投資。”
對此,有關專家分析說,開發商對當前回暖態勢的不樂觀,實際上與普通消費者有一個概念錯位問題。從實質上來講,開發商心中的回暖是指利潤空間,也就是房地產價格問題;而現在所說的回暖,是指市場活躍程度,并不是指開發商或投資者所期待的利潤空間。
回暖釋放多重積極信號
與春天一樣暖人的成都樓市,在金融危機寒意仍濃之時引起廣泛關注。雖然目前對其未來走向仍眾說紛紜,但這一現象透露出來的多重積極信號,至少為人們提供了些許重要參考。
在一季度銷售統計中,雖然購房者仍以成都本地人為主,但外地購房者比例明顯上升。今年1至3月,外地居民共購走中心城區商品住房11653套,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與此同時,曾經因地震而一度滯銷的高層樓盤銷售業績不斷回升,甚至有加大趨勢。
何立祥認為,這些現象說明,成都房地產市場正在擺脫地震陰影,逐漸走上正常軌道。外地購房者增加,說明成都城市形象得到了有效恢復,重新贏得了人們對成都安全、宜居的認同和信心。而這些才是成都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最有力、最持久的支撐。
與成都類似,今年一季度,全國一些城市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交易量上升的回暖趨勢,這也引發了新一輪房價走勢分析討論熱潮。借著回暖的熱度,3月26日,中國房地產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辦。在這次論壇上,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說了這樣一句觀點鮮明、耐人尋味的話:“樓市是否能回暖?沒問題。房價會不會漲?不一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