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商任志強日前在博客上發布《批判〈北京藍皮書〉》一文,針對藍皮書觀點,任志強并未在房價問題上著墨太多,他表示,房地產市場具有剛性需求,而且北京購房人具備支付能力,單純討論房價收入比沒有意義,還需將房改時低價獲得的存量房記入居民的購房支付能力中。而潘石屹則套用了時下流行的“結構性”來解釋房地產市場庫存問題,認為樓市的高成交量還會上升或者保持。
隨即,北京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北京藍皮書》主編之一戴建中對任志強的問題進行回應,并號召“一直要堅持到房價理性回歸,個人能夠承受再買房。”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也提出,未來北京房價還有40%—50%降價空間。
交鋒一
樓市回暖可否持續
進入3月份,北京住宅成交量出現了明顯的回升。潘石屹認為,眼下樓市的“小陽春”是觀望的剛性需求爆發的體現,來源于市場的力量。他表示,將樓市銷售量恢復的原因歸結于個別人或房地產商的炒作,“太高抬了房地產商”。
他認為有兩大原因催生市場表現:一是北京市政府出臺15條促進房地產政策;二是開發商主動下調銷售房屋價格,降價進一步激發了市場上的購買力。他預計,未來幾個月,由于二手房銷售活躍,樓市的高成交量還會保持。
曹建海則認為,表面上看,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為拯救房地產市場,在稅收、信貸、入戶等方面給予了政策優惠,房地產的成交量開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大,房價的下跌也呈明顯減緩的態勢,有的項目甚至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但事實上,這并不意味著樓市開始真正回暖,而是很多房地產商的自我炒作。此外,也有一些假按揭現象出現,造成了樓市虛假的繁榮。
戴建中認為,造成回暖現象很重要的原因是房地產價格在下降。目前部分人觀望、部分人入市并存的局面還會持續,但如果不繼續保持降價,等這一波回暖過去了,成交量將繼續僵持。
對于接下來的走勢,戴建中表示并不樂觀,他認為會不會繼續回暖要考慮幾種因素。首先是經濟因素,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還很難預測,各國政府救市的措施也沒有見到明顯的效果。如果美歐減少購買量,將會對我國出口造成影響,從而出現比較嚴重的經濟總量下降,房地產市場也將因此受到影響。其次是政策因素。房地產商的資金鏈主要是來自于銀行,而且幾乎每家房地產公司的貸款期限都已經到了,銀行幾乎全部給他們展期,如果不延期,可能房企資金鏈早就斷裂了,房價早就下跌了。因此,政府應繼續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保障低端住房,鼓勵中端住房,由市場決定高端住房。
交鋒二
剛性需求是否存在
針對《北京藍皮書》中提出的買房問題上不存在剛性需求,任志強反駁認為,住房與吃飯一樣具有剛性需求,而一個社會是否具備剛性需求,應從成套率水平、最低住房標準等指標來判斷。
他表示,目前我國城鎮的成套率水平約為1:0.8,而亞洲四小龍中最后一個達到成套率1:1水平的臺灣也早在30年前完成這一進程。從最低住房標準來看,許多國家將困難標準定為人均少于1.9間房。從大多數發達國家歷史看,當一個國家的人均居住面積在35—45平方米之間時,則進入了總體消費平衡階段,此后的住房建設速度會大大下降,此階段剛性需求才會相對減弱。而我國離這個目標還差得很遠很遠。
“任志強把需要和需求弄混了。”戴建中認為,經濟學應明確分清消費需要和消費需求,經濟活動的起點就是滿足人的需要,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是通過市場來滿足的。從需求和價格的關系而言,價格可以鼓勵也可以抑制需求,從這一角度來講,需求就沒有“剛性”一說。
他舉例說,房地產商總說婚房是剛性需求,但去年有24萬人結婚,一共才賣了9萬多套房子,還有大量結婚的人沒有買房,還在繼續觀望。這說明住房不是剛性需求。“住宅消費能力與房價找不到交匯點時,只能是有價無市。”戴建中提出,一直要堅持到房價理性回歸,個人能夠承受再買房。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