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猜想
參照“深圳模式”把握四大原則
唐鈞曾受建設部之邀參與過全國住房保障條例的討論。根據唐鈞的描述,當時討論的依據是去年年底公布的《深圳市住房保障條例(征求意見稿)》。
“我估計深圳市會起到一個試點作用。從《深圳市住房保障條例(征求意見稿)》可以推知全國住房保障條例的大概。”唐鈞對記者說。
據了解,在《深圳市住房保障條例(征求意見稿)》中,已經明確規定了政府的責任,即“要制定提供保障性住房的規劃和計劃”。
同時該條例中還規定了住房保障的資金來源,除了市財政預算統一安排外,還包括在城市土地出讓金中提取一定比例,出租和出售保障性住房所得的收益,社會捐贈的資金等。
“我認為確立住房保障條例的基本框架應該把握以下幾個原則。”陳信勇說,一是政府主體原則,要明確住房保障的責任在政府;二是適度保障原則,限于目前國家財力有限,財政要量力而行;三是因地制宜原則,我國地區經濟差異極大,各地住房保障水平也應層次有別;四是動態調整原則,被保障對象個體是不斷變化的,要注意安排好其出入機制。
據唐鈞介紹,在住房保障條例的討論過程中,在某些制度的設置、住房保障政策針對哪些人群等問題上,爭論時有發生。
“廉租房制度是一個好制度,但大規模的修建廉租房卻會帶來一些弊病。”從一些國家的經驗中唐鈞發現,成片的廉租房人為地將城市中的低收入人群聚集起來,會產生一定的社會問題。
“比較好的模式是大力推行廉租房制度,即政府在城市中租下房屋,再以較為低廉的價格轉租給城市低收入人群,實質是一種變相的住房補貼。這樣做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現有住房,能夠減少房屋空置率,節約城市建設用地。”唐鈞說。
唐鈞認為,住房保障政策所針對的主要對象應該是中等偏下收入者,而非絕對的貧困人群,經濟適用房和兩限房應該成為保障性住房的主流。“我個人的看法是,經濟適用房和兩限房的比例達到30%至40%,最多50%,房價一定會下降,住房市場能夠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
唐鈞告訴記者,住房保障條例一旦出臺,當保障性住房達到一定比例之后,對于房價的沖擊極有可能成為住房保障條例進一步實施的最大阻力。“阻力主要來自地方政府。房價下來之后,GDP也會跟著下來,這不符合傳統的政績觀。另外,長期以來,土地出讓金是地方政府的大頭收入,房價下來了,這塊收入減少了,地方政府可能會有意見。”
陳信勇則認為,我國住房保障的資金不僅要多渠道化,更要將其法律化、財政化。“目前我國住房金融滯后于地產業的發展。要建立直接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發放的低息或無息貸款的住房金融機構,建立完善的政策性住房抵押貸款風險擔保機制,降低中低收入階層申請貸款的門檻,增強其購房能力,促進住房保障制度的順利構建。”
采訪中,有專家向記者表示,全國的住房保障條例不應該比深圳的條例規定得更細,因為要給地方政府留下操作空間。
盡管存在論爭和阻力,盡管當前的住房形勢仍然嚴峻,但在政府強烈的決心下,我國首部住房保障條例無疑前景看好,令人期待。
“住房保障條例是將政府關于住房保障的民生承諾法律化、制度化,是‘執政為民’、重視民生的體現。住房保障條例的制定,意味著房改將以法律方式推進,房改的成果將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制定住房保障條例最直接、現實的意義是廣大人民群眾將獲得住房保障,住房社會安全網將得以建立。”陳信勇說。(杜曉 陳晶晶)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