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人來說,不管拐點來沒來,樓價都在他們不可企及的高度上,拐點的意義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大
上周末,國務院相關部委組建的聯合調查組,在廣州檢查房地產調控和住房保障制度建設時,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匯報了一組最新數據:廣州11月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價為10433元/平方米,環比10月均價下降9.9%,單月降幅為廣州近兩年未有。同時,成交量大幅萎縮,同比下降了41.1%。
由此,人們開始討論:樓市拐點是否已經到來?從2000年以來,連續5年的上漲,讓房地產市場似乎成了一個只漲不跌的神話。很多人在猜測:這個神話是否會在今年冬天被打破?
人們的猜測并非沒有根據,因為廣州樓市并非孤例。
在深圳,樓市在連續數月成交萎縮之后,樓價開始猛然下行。據中原地產統計,深圳10月新房均價為14797元/平方米,較9月下跌約一成;深圳市國土與房產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二手房交易量10月下降36.8%,二手房價格9月比8月下降47.1%。
在北京,市建委發布的新樓盤預售信息顯示,11月新開樓盤45個,均價14966元/平方米,環比下降了358元/平方米。一路瘋漲的房價半年來首次回落。與此同時,多個樓盤,甚至一些中低價位項目,也開始打折促銷了。
從股市看,幾乎整個房地產板塊均在大幅下跌。有金融學者表示,相對于商品房的市場價格,房地產上市公司的股票更能反映未來樓市的整體情況。
就在這時,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說,“我承認樓市‘拐點’確實已經出現了。”——盡管他后來將“拐點”的發生修正為“區域性”。
買房者又開始觀望了。新浪網近日一項有53502人參與的調查顯示,78.5%將暫緩買房——這無疑將加速“拐點”到來,如果真的會來的話。
連續加息、調高存款準備金率、雙限房、經適房、廉租房等政策的落實力度在加大,對房地產商囤地行為的打擊力度增強,這些都使得樓市“拐點”的出現并非沒有可能。12月13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認為,從最近這一段時間來看,有部分原來房價漲得過高的城市已經開始在往下走了,原來銷售很旺的個別地段,現在有價無市。
不過,住房畢竟不是大白菜,同樣一平方米的房子,會因為位置、檔次不同價格差異巨大。對于廣州、北京等地的樓價下跌,就有人分析,可能僅是統計口徑不同。甚至有人認為,所謂下降,不過是房地產商面對宏觀調控的“集體做戲”——假摔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統計局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1月,“國房景氣指數”為106.59,再創3年來的新高。12月20日,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則說,11月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8%,雖然是半年來漲幅首次低于1%,但仍呈上漲態勢。從這兩項數據中,我們似乎并未看出“拐點”到來的跡象。
因此,歡呼“拐點到來”可能為時過早。正如曹長慶所言,這是一個趨勢,還是一個暫時性的現象,仍有待觀察。
其實,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是,即便是下降后的數字,北京、廣州、深圳的新建商品房價格仍分別是每平方米14966元、10433元和14797元。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據各地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當地城鎮居民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1835元、1865元和2144元。也就是說,一平方米房子,在北京、廣州、深圳三地分別需要人們8.2、5.6和6.9個月的收入。
對于很多人來說,不管“拐”或“不拐”,樓價其實都是會在一個不可企及的高度飛行,不同的只是高的程度。對于他們來說,拐點是否到來,意義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大。(唐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