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位女市民購買了一套精裝修房,當時認購協議上寫的是裝修費每平方米500元。當她交完錢一個多月后,發現裝修費用是按建筑面積算的,而當時簽的是《室內裝修合同》,因此她認為裝修費中應當去掉公共分攤面積11多平方米的錢,她認為開發商存在欺詐行為,所以要求開發商雙倍返還裝修費共1.1萬余元,并將開發商告上法庭。昨天,南京市浦口區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沒有當庭判決,目前雙方不同意調解。記者了解到,這是一起罕見的消費者挑戰精裝房裝修費計算“潛規則”的案件。
案情回放
買精裝房發現裝修有“貓膩”
陸女士是南京人,2006年10月份她看中了南京浦口一套商品房,建筑面積為54.97平方米。開發商告訴她,房子是精裝修的,因此房款包括毛坯房的費用和裝修費用。陸女士看了房型,覺得不錯,于是在2006年10月5日簽下了認購協議。在認購協議的備注中,其中有一句話“裝修500元/m2計”。陸女士當時也沒有在意,更沒想到這句話以后竟成了雙方爭論的焦點。
過了5天,也就是10月10日,雙方簽下了《商品房買賣契約》,當天又簽了《室內裝修合同》,在這兩個合同中,寫明了房屋的建筑面積與使用面積,以及裝修價格,而每平方米500元的字樣再也沒有出現。隨后陸女士就交了所有房款共18萬余元,其中包括毛坯房價格15.8萬余元,裝修價格27485元。
因為房子還沒有裝修,陸女士就在家耐心等待。然而過了一個多月后,當陸女士再次看合同的時候,突然發現了其中的問題,裝修費用是每平方米500元,房屋建筑面積是54.97平方米,兩者相乘,正好是27485元。但是簽的合同明明是《室內裝修合同》,應當去掉公共分攤面積11.93平方米只算使用面積啊,因此她確認開發商多收了她的裝修費11.93×500=5965元。隨后她與開發商多次交涉,但都無結果。今年4月份,陸女士將開發商告到南京市浦口區法院。
庭審現場
開發商認為“按建筑面積算”是慣例
昨天南京市浦口區法院第一次開庭審理了此案,陸女士并沒有來,她的代理人江蘇天茂律師事務所尤金福律師認為,只是裝修了室內,卻按照房屋建筑面積算,開發商的行為明顯存在欺詐行為,因此要求法院判令開發商雙倍返還多收的房屋裝修款共1.193萬元。
而坐在他對面的開發商代理人一臉平靜,他則認為開發商毫無過錯。因為所謂每平方米500元只是在認購協議的備注中,只是一個說明,不是合同條款,沒有法律效力。這句話真實的意思是,裝修總價是27485元,如果按照建筑面積分攤的話,那么就是每平方米500元。這僅是一種計算的方法,便于向買房人說明問題,也是多數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行業慣例。并不是說真的是每平方米500元。
更重要的是,每平方米500元僅在認購協議中,而認購協議第四條約定:“一經簽訂《南京商品房買賣契約》,本認購協議自行失效。”而5天之后,雙方就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契約》,所以認購協議已經無效了。
同時,合同上都寫得清清楚楚,根本不存在欺詐,而且業主自己都簽字了,還有什么反悔的呢?
浦口區法院沒有當庭判決,雙方也不同意調解。
律師點評
開發商有義務解釋“行規”
昨天尤律師告訴記者,開發商口中所說的行規,他表示完全不能接受。因為相對于大部分業主來說,其實都是外行,那么開發商就有解釋清楚的義務。他們對合同已經研究了很長時間,業主有時只能吃啞巴虧。“那么要求開發商雙倍返還有什么依據呢?”記者問他。“這是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該法并不適用于商品房,但他并不是針對商品房,而只是針對裝修費用。因為開發商存在欺詐,根據消法,開發商就應當雙倍償還。”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該房所在的樓盤,據工作人員介紹,房子因為便宜都已賣空,但還沒有裝修,大概今年10月份可以入住。他告訴記者,目前他對這個官司了解得并不多,但還沒有人到他這里反映相關的問題。當時業主簽訂裝修合同的時候,也沒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所以他聽到這個官司的時候有些驚訝。
記者調查
裝修計價暗含“潛規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裝修房在市場上銷售時,大多數樓盤的計價方式均以建筑面積結算,但通常并不寫入合同中。南京城中一處高檔精裝修房的營銷人員告訴記者,開發商在銷售時是按建筑面積計算的,因此在裝修費用上同樣遵循這一“規則”,“這就好比你買房時要按照房屋的單價買下公攤面積一樣,裝修費用也不可能按套內面積計算,一方面在銷售時方便操作,另一方面這也是我們業內的‘潛規則’吧”。
寧南一家樓盤的老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南京房地產市場上的裝修房并不多,過去有不少開發商在銷售時只是大致告訴買房人裝修的標準在幾百元左右,很少有買房人對裝修究竟是按照建筑面積還是套內面積計算“較真”,因此使得這一“潛規則”延續至今。
相關政策
新版合同不提裝修單價
南京市在今年1月1日啟用了新版的購房合同,其中對于裝修房這一塊明確了新的計價方式。記者從中了解到,新版購房合同將毛坯房屋的總價與裝修價分開計算,讓人一目了然,不過當中并沒有提及裝修的單價。新合同中的第四條“計價方式與價款”規定:“買房人預購該商品房以建筑面積計價,單價為__元/平方米,總價款合計__元。該總價款由下列款項構成:1、房價款:__元;2、房屋套內的裝飾裝修款:__元”。業內人士介紹說,該條款的界定可以讓購房者在繳納稅費時明確計價基數,比如繳納契稅時按照房價總和為基數,而在繳納物業維修基金時則只需按毛坯房價計算就可以了,為購房者省下一筆開支。此外,新版購房合同的附件中還寫明了“裝飾裝修及設備標準”,包括外墻、內墻、頂棚、單元防盜門、墻面、地面、潔具等材料的費用。
樓市專家表示,隨著精裝修房等一批成品房的大量問世,購房者在簽訂合同時將會越來越注重對自身權益的維護,合同中含混不清的條款將很難逃過買房人的“火眼金睛”,因此有關部門應盡快完善新版合同中的瑕疵之處,讓買房更為輕松。(楊民仆 馬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