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問題是今年兩會的焦點之一,“在記者印象中,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從來沒有哪一年像今年這樣對瘋漲不停的房價表現得如此關注”。自2005年3月以來,國家有關部門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調控力度也相當大,為何無法阻止房價上漲的步伐呢?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王長德教授指出,房地產業存在較為嚴重的壟斷情況,從而使行業競爭很不充分。王長德委員擊中了目前房價虛高的病根。壟斷不僅是造成房價虛高不下的根源,也是導致調控未能發揮有效作用的根源之一。在春節前,《北京商報》記者做了一項調查,接受采訪的北京10個今年1月新開盤的住宅項目,均表示春節過后會上調房價,幅度在每平方米300元至500元左右,目的是轉嫁清算土地增值稅的成本。節后,北京樓盤果然上漲了。據報道,剛度過春節前銷售淡季的北京樓市,價格再次出現明顯上漲,北京東二環內即將開盤的住宅項目新景家園三期,敲定的銷售均價已經達到每平方米16000元,高出該項目二期售價達7000元!
開發商們推動房價上漲的意圖為何能夠輕松實現,正是王長德委員所說的壟斷因素在起作用。在房地產行業存在著三種形式的壟斷:一是土地的壟斷。目前大量的土地被開發商掌控,加大了土地調控的矛盾,增加了房地產開發商壟斷房價的空間。二是市場壟斷。目前我國不但商品房,連經濟適用房都由房地產商壟斷包辦,由于沒有形成有效的市場定價機制,一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通過操縱市場,提高房價。三是直接的價格控制。部分房地產商通過提高住房檔次、囤積居奇等方式提高房價,利用信息不充分的市場缺陷,通過各種形式哄抬房價,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壟斷強化了開發商在商品房定價方面的主導地位。在交易中,信息是幫助雙方判斷價格走勢,從而作出買賣選擇決定的依據,但在房地產市場中,民眾是分散的,他們在信息的掌握等諸多方面與開發商相比處于絕對劣勢。開發商們為了強化自己的話語權,往往通過虛擬買賣合同、囤積房源、發布不實價格和銷售信息,加劇信息的不對稱,制造供不應求的假象欺騙消費者,乘機借“暗箱操作”之法牟取暴利。
為了強化壟斷力量,開發商們大量囤積土地和囤積住房,造成對市場的供應減少,推動房價上漲。以北京為例,北京大部分樓盤都對外聲稱已經銷售一空,但是,2006年4月底,北京市建委公布的全市截至當年4月份真實銷售數據顯示:北京期房項目中有10.9萬套住宅未售,現房銷售的項目中有17815套住宅未簽約,共計約12.7萬套住宅未售出,期房未售出面積達1541.39萬平方米,現房未售出面積達289萬平方米,約有65.69%的房源未被售出!囤積土地的狀況更令人觸目驚心。2005年,七部委新政調查組報告指出,北京開發商手里掌握的土地夠用十年。
這種囤積行為同樣強化了開發商的壟斷地位,強化了其對房價的掌控力量。要想使房價調控取得顯著效果,就必須打破壟斷。首先,應經常清查開發商的囤積居奇行為,無論是囤積土地還是囤積住房,都依法予以嚴厲懲處,以打破開發商通過壟斷人為減少住房供應的企圖。同時,計算并公布房價的真實成本,加強信息公開,增強房地產市場的透明度,消除信息不對稱的現狀。(陳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