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管部門嚴格控制信貸規模的政策指導下,日前滬上銀行紛紛表示“已經沒有貸款額度”了,尤其是對公貸款這一塊。不過,據銀行工作人員分析,在今年剩下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雖然貸款投放會明顯減少,但銀行的利潤并不會受到影響。
嚴控貸款規模
貸款高速發展了三個季度后,滬上銀行受到了緊縮貸款的窗口指導。
“我們幾乎不放貸款了,因為監管部門有要求。股市分流、銀行存款減少、貸存比過高這些實際都不是導致銀行停止放貸的原因。”某商業銀行公司金融部的工作人員說。
而滬上另外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信貸員也表示,他所在的銀行同樣沒有貸款額度了,“不論是對公貸款還是個貸,都很緊張,不過對個人房貸各家銀行略有不同。我們支行由于這塊業務做得不算好,在上海的市場份額不高,所以總行還是鼓勵發展個人房貸的。”
央行上海總部三季度上海市貨幣信貸運行報告指出,雖然目前商業銀行采取了一些降低貸款增速的應對措施,但全市信貸總量增長仍偏快;而在外資銀行業務擴張動力增強和上市銀行回報股東壓力加大的雙重作用下,今年中外資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可能再創歷史新高。
今年1-9月,上海市金融機構新增本外幣貸款2364.1億元,同比多增869.5億元,高出去年全年貸款增加額506.4億元。在這樣的形勢下,監管部門加大了控制貸款規模的力度。
“今年6、7月份,監管部門的指標是今年的貸款增長不能超過15%,最近的說法則是要把信貸規模控制在10月底的水平”,某商業銀行公司金融部的工作人員說。
不影響銀行利潤
“雖然在剩下的幾個月,貸款規模會降下來,但銀行的利潤估計不會受影響。因為銀行放貸款的想法是‘早投放早受益’,以前放出去的貸款會在這個季度受益。估計明年一季度貸款規模會有大的反彈”,滬上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信貸員認為,“盡管貸款少放、存款減少,但銀行的資金同業運用多了,比如買賣債券、吸收同業存款等等。”另外,中間業務收入在銀行收入的占比會越來越高。
而央行上海總部的貨幣運行情況報告顯示,今年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出臺后,滬上中資商業銀行采用各種措施控制信貸投放,改善流動性狀況。
一方面,中資商業銀行通過嚴格貸款審批管理,壓縮票據業務等手段調整貸款結構,抑制信貸總量過快增長;另一方面,中資商業銀行加大了同業資金運營力度,大力吸收同業存款,在確保負債來源穩定的前提下,通過多樣化的資金運作渠道來消化流動性過剩壓力。10月份,上海市中資商業銀行新增買入返售資產285.6億元,較前3季度多增2.1億元——資金運用的多元化有利于商業銀行自身穩健經營和長期持續發展的需要。
據交通銀行零售信貸部總經理周曉介紹,在信貸總投放量基本充足的情況下,交行仍將積極發展個貸,將積極應對,在貸款結構調整上想辦法,比如壓縮票據業務,壓縮質量不怎么好的、一般性公司業務,騰出規模來發展個貸業務。另外,還將借宏觀調控的機會提高整個客戶的資產質量,降低總的風險程度。(記者 高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