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哥是一個到“城中村”淘金的外來者。之前還在廣州的出版社做過“高級白領”
他的生意,說白了就是“二房東”,他從農民那里包租一棟棟的農民房,在統一改造與統一管理的前提下出租
用廉價的管理鏈條維持安全衛生的低價房在市場中的供應,這也是一種嘗試。
“很多人走在‘城中村’外面,都不敢朝里面看,就如同里面有一個大泥沼。”濤哥(化名),住在“城中村”里,他也知道外面人對于這里的“藏污納垢”有偏見。
“城中村”,顧名思義,城市中的自然村,農業用地,本來既不能出租也不能出售,只能農民自用。但是事實上,在廣州的外地人對于廉價租屋的強烈需求,驅使農民將自家的房子越建越高。在廣州,200多個大大小小的“城中村”里,建成了密度極高的“農民房”。沒有產權也沒有土地證的農民樓已經成了外地人租房的專供。
在“村”里,蓋一個類似于城里“小高層”的小樓,建安成本在700元/平方米左右。低廉的建安成本背后,是可以通過商業運作而謀取的利潤。出租房價從200、300元/月到2000元、3000元/月,每月高低不等,居住者魚龍混雜。
之前,農民房簡單的“包租婆”的管理模式,往往不成體系,甚至既不安全,也不衛生。
“‘城中村’不安全,不衛生,沒有溫暖。我的出租屋,就提供缺乏的這三點。”濤哥說。
濤哥,也是一個到“城中村”淘金的外來者。之前還在廣州的出版社做過“高級白領”。他的生意,說白了就是“二房東”,他從農民那里包租一棟棟的農民房,在統一改造與統一管理的前提下出租。他的公司,沒有注冊,由一幫同樣來自家鄉的親戚分頭打理。在塘下,類似的公司,不止濤哥一家。他們的生意,為政府所“默許”。因為包租一棟房,可能收入只有2萬元/年左右,正規的物業管理公司不屑于做這樣的生意。
坊間有傳言稱,濤哥旗下可能已經擁有近萬間出租屋。我把這個問題拋給濤哥,濤哥想了一會兒,說他也算不清楚了。但是,多年積累,濤哥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
濤哥的管理成本,每間每月出租屋的管理費不超過60元錢,30套房,管理成本1800元/月。所以,一棟100套房的大型“出租屋”通常的管理團隊配備:3名管理人員,亮個主管(監管多棟樓);1個收賬的兼管理員;一個雜役。
這樣一個團隊,管理一棟樓,出租率在85%以上可以達到盈利。濤哥的出租屋,往往出租率都可以達到96%以上。
雜役負責每天打掃8層樓的樓道衛生,以及做飯,薪水通常為1000元/月;管理員兼顧收賬,處理租戶的大小事情,薪水1200元/月;主管,統籌一棟到幾棟樓的關系,薪水1800元/月。一些在管理的樓中占有股份,可以通過自己的投資額外獲得分紅。
管理,是松散型的。“簡單化管理,成本就低。”濤哥說。濤哥給旗下的出租屋定價,最低不到500元/月。其他的管理權限,都下放給管理員。例如,每棟樓的賬房,經手1500元/月。從這門生意開始做,至今沒有一個卷款逃走的。當然,濤哥下面的兄弟,很多都是七大姑八大姨介紹過來的,背后是一種通過血緣的擔保關系。
“過來跟著我做的人,都希望今后做老板。”濤哥說。
一個跟著濤哥混的20歲的小伙,16歲開始行走江湖,管著4個店,下面做事情的都是十八九歲的小伙子。他現在賺的錢是同齡人的6倍。濤哥的思維,是擔心這么一個孩子,能否經受得起這種“少年得志”的考驗。
于是,濤哥的生意,就如同一個“孵化器”,吸納了眾多親戚。這幫年輕人在領悟了濤哥管理手法的精髓后,很多都在其他的“城中村”尋找新的投資對象。最終,濤哥的圈子里,這門生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這是一個簡單的管理鏈條。通過差異性的產品、簡單的管理、直白的商業邏輯、血緣關系維系的管理體系、快速的反應機制,等等。這些,都是為了讓這個廉價鏈條能夠在市場的夾縫中更好維系。
這種看似簡單而又符合邏輯的商業形式,目前還處于“灰色地帶”。因為沒有注冊登記,也就不用繳稅。濤哥的邏輯:“城中村”就適合聯產承包、分配到戶。低成本,保證廉價出租屋的存在。
“有‘城中村’在開發商愿意出一大筆銀子,達成與村民的一致之后,自然消失。但是,不是所有的‘城中村’都可以達到資本與民眾需求的平衡。對于‘城中村’的改造,應該是一個自然而漸進的過程。”
濤哥,很少說這種“官方”的話,這不是他的風格。(郝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