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記者詢問地產界人士,如何看待深圳目前房價時,得到的回答都是“看不懂”。深圳作為中國最特殊的城市,毗鄰香港,一城兩界,移民為主,游資旺盛……其高企樓價之下交織著太多錯綜復雜的因素。
然而,對焦慮的購房者來說,卻有太多問題需要答案,其中四個爭論極為激烈的問題,或許決定著深圳樓市何去何從。
深圳房價是否高得離譜?
“每個月七、八千元的收入,一直以為自己是白領呢,想不到還供不起一套兩居室。”周小姐在一家上市公司做財務,面對關內已經漲到近15000元的房價,已經沒了底氣。能看上眼的房子,基本都在百萬以上,即使湊足首付,每月6000元的還款壓力讓她舉步維艱。像周小姐這樣算得上優秀的年輕人,在深圳是個很大群體,但現在想要在深圳買房已成為奢望,就算父母的積蓄貼補進來也于事無補。
另一能證明深圳房價過高的依據,是深圳極不協調的租售比。一套價值近七十多萬的房子,月租金不過2200-2500元,租售比高達300以上,也就是說,即使在不考慮資金的時間成本和支付利息的情況下,通過出租的方式,至少也要25年以上才能收回房產投資,年投資回報率不足4%,比支付給銀行貸款利息還要低。
然而,工資收入買不起房、計算投資也不劃算,似乎又不能說明樓價完全離譜,因為市場上的房子基本供不應求。有相當一部分深圳人又認為,深圳樓價只能說最近漲得太快,但支撐高樓價也有理性因素。
深圳市領導曾對房價上漲作出過解釋,認為深圳處于發達地區,消費層次比較高,基礎設施環境比較好、居住環境比較好;深圳毗鄰香港,兩地交通十分便利;隨著深圳的產業結構和城市布局調整,特區內土地、房產難免呈現“物以稀為貴”的特征。世聯地產董事長陳勁松則認為,深圳市場經濟土壤所培育的企業群和企業家群,構成了城市競爭力提升的主要方面,或許,也是支撐房價高企的重要因素。
深港融合會導致房價接軌嗎?
毗鄰香港的地緣優勢是深圳相比其他城市獨具的特點。當前深港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兩地提出了共建國際化大都市的構想。西部通道開通后,從深圳蛇口到香港新機場不過40分鐘的車程。未來深圳中心區之下還可能建成國內首座大型地下火車站,成為接通香港和深圳城市軌道系統的綜合換乘樞紐,承載深圳、香港和廣州三城市間的大量城市間高頻、高端商務客流。
照此趨勢,深圳的房價是否會向寸土寸金的香港看齊?如是,對深圳無房待購者是“災難”,對擁有房產者則是天大利好。
看多者認為,交通的便利拉近了深港距離。同香港相比,深圳具有社區化的住宅環境及價格優勢,會吸引港人置業。只要兩地在價格上存在洼地,深圳的房價就會上漲,隨著時間推移將填平價格洼地。今年在福田新口岸邊上推出的新樓盤金地名津,據售樓員介紹,港人置業的比例在30%左右。港人置業深圳,帶來資金的同時,也必將增加了深圳人購房等諸項生活的成本。
看空者則認為,深港地位不具有可比性,房價接軌無異于癡人說夢。香港的人均GDP已高達2.7萬美元,而深圳的人均GDP才8600美元,巨大的收入差距不可能實現深港房子同價。況且,香港的房子具有鮮明的結構供給特點,既有半山中價格令人咋舌的豪宅,也有普通的民宅,還有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價格體系完全不同于深圳僅有的一個商品房的主體價格,兩者根本無法比較。
深圳社科院城市營運中心主任高海燕認為,深港一體化并不意味著深圳房價要向香港靠攏,一體化帶來的是深圳居住理念、生活習慣向國際化靠攏,置業者在選擇居所的時候更加理性。
是否炒家橫行?
房價大漲之下,不和諧的行為就顯得格外扎眼。不良開發商捂盤囤房、中介公司“坐莊”、代理人吃差價、房產投資等行為成了眾矢之的,并被指責為房價上漲的“元兇”。深圳市也出臺政策,開始對這些行為施以重拳。
對于媒體批評深圳房價上漲的背后是“中介聯手開發商炒房”,又有深圳地產界資深人認為是“以偏概全,一葉障目”,夸大了中介的負面作用。一些房產投資客更是不愿承擔罵名,高呼“國內投資渠道狹窄,股票投資風險大,我買房子做投資何錯之有?”
無論如何,深圳購房者中確實有大量非急需自住者。《深圳藍皮書:中國深圳發展報告(2007)》顯示,領到產權證后半年內就轉手的住房占住房總套數的30.31%,得到產權證后3年及3年以上轉手的住房占住房總套數的28.11%。有統計數據顯示,深圳住房的轉手速度很快。坊間流傳的比例更為驚人,宣稱深圳有高達70%的房子用于投資用途,而非居住目的。
深圳房地產由單純的居住功能,越來越多的轉向投資功能。投資無錯,但如果違反了市場經濟誠信的原則,則就要另當別論了。部分開發商和中介違規行為干擾了房地產交易的正常秩序,損害市場的良性健康發展,必須受到嚴懲。
保障性住房能平抑房價?
今年深圳市政府擬推6000套保障性住房,加快廉租房建設,解決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根據最新的消息,年內可用于出售和租賃的6000套政策性住房目前已有3991套得到落實。而在今年深圳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一共要“新增政策性住房用地60萬平方米,開工、在建2.5萬套經濟適用房和公共租賃房”。
深圳開始學習鄰居香港的“公屋”經驗。據專家介紹,香港的公屋有70余萬套,解決了30%的香港人的居住問題,對于社會穩定,滿足不同階層的人群住房需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深圳的微利房供給數量少,早期的微利房還多是提供給公務員和國企員工,低收入者除了租住“城中村”,就是購買商品房。如此一來,無論富有者,還是貧困者,都要依靠商品房解決住房問題,房價焉能不漲。多數人認為,增加供給,大量推出面對低收入群體的廉價房,一定可以抑制房價。
但也有人認為,深圳無房者雖多,但富有企業主群體強大,全國各地涌來的投資者和投機者亦多,他們會拉動豪宅和大面積商品房的價格上漲,而深圳長期看可能是高端拉高低端,而非低端拉下高端,深圳房價要下調難度還是很大。
眾說紛紜之中,顯示出深圳樓市未來的不確定性。但歸根結底,城市的發展和居民的富裕程度是支撐樓市健康發展的關鍵。6月末,深圳萬科以“深圳城長,萬科成長”為題召開了策略推介會,將企業的成長與深圳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其實,樓市的發展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種種疑惑,相信時間會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程勝 孟繁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