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中外商業銀行在個人房貸市場上的爭奪已“刀兵相見”:一些中小銀行憑借優惠條件,開始上演一出出“虎口奪食”的好戲,令國有商業銀行頭痛不已,剛剛拿到“法人銀行”牌照的外資銀行也在摩拳擦掌,對這一塊“肥肉”虎視眈眈。
面對中外兩大競爭對手,由國有商業銀行“一統”房貸天下的格局將從此改變。
中小銀行“虎口奪食”
作為商業銀行的一塊優質“資產”,房貸市場的誘惑力不可小視。
“今年年初,我們取消了對二手房貸款的一些限制,比如面積、貸款年限等,并有針對性地推出了幾款競爭力較強的產品。”某股份制商業銀行零售業務部總經理至今仍沉浸在一種前所未有的喜悅與快感之中。
前不久,這位總經理與北京一家著名房地產中介公司簽下了約2億元的“單子”,由他們承接該公司的一小部分二手房房貸業務。
他表示,“你別看單子小,但意義非同尋常,我們是從兩家國有銀行口中硬奪過來的”,這意味著作為二手房房貸市場最關鍵的一環,已被他們撕開了一道口子。
的確,就整個個人房貸市場而言,一直由五大國有銀行一統天下,僅建行、工行、中行就占了約75%的份額,盡管一些股份制銀行通過降低門檻、免擔保、免評估費甚至送“大禮包”等手段去贏得市場,但最終收效甚微。
北京一家房地產中介公司的負責人坦言,“盡管一些中小銀行能夠開出更好的條件,甚至能返一筆不小的好處費,但多數賣房人與購房者大都是幾家國有銀行的客戶,把業務給它們,操作起來會有些麻煩,弄不好會得罪大銀行。”
“現在情況大不一樣了,極個別的股份制銀行已經把個人房貸業務做得有聲有色,并擁有了一批‘鐵桿’客戶,其實,他們競爭越激烈對我們就越有好處。”該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今后他們將會與更多中小銀行合作,期望做大二手房房貸業務。
較之于二手房房貸,一手房房貸的爭奪也已開始“貼身肉搏”。
在一次業內聚會上,一家國有銀行負責個人房貸業務的副行長發出了一番感慨:“一直以來,都是開發商求我們,現在反過來了,我們上門找他,他卻避而不見。” 為了成為某些樓盤的個人按揭貸款銀行,這位副行長已多次吃過閉門羹,眼睜睜地看著原以為到手的“業務”被一些小銀行給搶過去了。
對此,上述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部總經理顯得有點得意。他說,長期以來,由于中小銀行存款規模有限,不可能連續地給一些大的房地產項目貸款,因此,也就很少拿到住房個人按揭貸款業務,但隨著近幾年的快速成長,少數股份制銀行也有了與大銀行“比拼”的能力,而大銀行卻還是老一套“坐等”業務。即使在同等條件下,他們的業務也可能被人搶走。
更何況是,一些中小銀行頻頻亮出房貸新品,既有優惠利率,又縮減了貸款流程。
外資銀行加速搶灘
與國內中小銀行相比,外資銀行做大個人房貸業務這塊“蛋糕”的意愿似乎要更強烈一些。
4月初,剛剛拿到“法人銀行”牌照的東亞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等外資銀行便開始以個人房貸業務為“突破口”,全面進入國內市場。
“我們早就在進行境內居民的房貸產品開發工作”,東亞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褚曉路告訴記者,該行馬上將對境內人士全面提供房貸業務。而此前,外資銀行只能給境外人士與獲得永久海外居留權的中國公民提供人民幣個人房貸業務。
匯豐銀行北京分行一位人士告訴記者,眼下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在房貸業務上的較量還僅限于高端客戶,選擇外資銀行主要有兩類:一是在華辦有房屋按揭的外籍人士,由于對人民幣升值及美元貶值抱有預期,所以不愿持有人民幣負債;二是在境內的外資或合資房地產企業。
“下一步,我們將在增加住房按揭等方面加大力度”,該人士說,相關產品早已設計完畢,只待合適時機,該行即可推出一系列有極強吸引力的創新產品。
更為重要的是,由國有商業銀行“一統”房貸天下的格局也將從此改變,房貸產品市場也將進一步細分與創新。(石朝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