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張強忙著籌備婚禮,心里又喜又憂:喜的是娶到心愛的女人,憂的是婚后他將住進岳父母買的新房當“上門女婿”,擔心在家沒地位,“說不起話”。
家住渝北區紅錦路12號的蘭先生有同樣的顧慮。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年輕適婚男子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煩惱,他們自稱“入贅一族”。
“就怕在家沒話語權”
張強今年29歲,家住北碚區靜寧路27號,在一家電梯公司做銷售,妻子鄒梅在讀研。“原本打算鄒梅畢業后再考慮婚事。”張強說,因女方父母催得緊,只好將結婚計劃提前。
“其實當初不忙著結婚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張強說,自己家庭經濟條件不好,買房只能靠自己。但大學畢業后換了5次工作,干的時間都不長,沒存什么錢,買房的首付還沒攢齊。“想攢夠了首付再結婚。”但鄒梅父母可不干,立刻為他們買了套房子。“兩老說,不想女兒跟我吃苦,只好將婚事提前。”
因此,張強時常遭朋友調侃。同事說,張強這個婚結得好,不僅娶了老婆還“娶”了房子,安逸。同學說,張強好運氣,不用承受房貸壓力,還把老婆娶回家,羨慕。但張強聽來就不是那回事,“心里很不是滋味,感覺自己像入贅到女方家,很沒面子。”而且父母也為他擔心,怕他婚后在家沒地位,說不起話,“我也有這方面的顧慮。”張強無奈地說。
境況不同感受各異
“感情好,女方買房沒什么。”家住渝中區巴渝世家的王婷婷與老公住的房子就是她父母購買。“我們從沒因此事鬧過矛盾,而且媽媽怕他面子上過不去,時常教育我,說話要注意,不能傷了他的自尊心,我們現在挺幸福。”
家住渝中區春森路的趙碧惠認為,很多年輕人買房都靠家里支持,有的是父母幫付首付,子女交按揭款,有的是父母幫付全款,都是很正常的事。現在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都不想子女受苦,孩子要結婚,那方經濟寬裕就多幫襯些,父母不會計較是男方買房還是女方買房,沒必要說成“入贅”。
“我在家就說不起話。”家住渝中區的程凌結婚兩年,房子車子都是岳父買的。“老婆很多事都不和我商量,共同攢的錢她買股票虧了,我事后才知道。”
“入贅能好過嗎?”家住南岸區的楊嘉認為,男人在家就得負起責任,不能依靠女方,如果連房子都要女方買,自己就像吃軟飯的,不僅在朋友面前沒面子,在家也抬不起頭。
不存在“入贅”一說
對此,重慶市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孫元明表示,在舊中國封建社會,女家無兄無弟,為傳宗接代招女婿上門,男到女家成親落戶要隨女家的姓氏。常常被人恥笑為“倒插門”,是舊社會的一種偏見。現代社會男女平等,男到女家落戶,大多出于日常生活、住房、養老等需要,不存在“入贅”一說。
“父母能提供住房是好事。”孫元明說,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購買力有限,父母在這個階段給予幫助,目的是希望子女在人生道路上走得順一些。男方如果覺得‘傷面子’,可通過努力償還買房的錢,把女方父母的幫助當作特定時期的過渡。女方也應注意言行,想辦法緩解男方心理上的壓力。(本報渝中社區記者陳靜)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