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家通過房屋租賃方式提供養老服務的新型養老服務機構昨天在石景山正式亮相。這家被稱為“養老房屋銀行”的新服務機構與地產經紀公司合作,在不變更房屋所有權的前提下,對老人的房屋招租實現資產價值。市老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市有320余家養老院,但床位空置率一直居高不下,“養老房屋銀行”的模式將是探索專業化、市場化養老的一個新嘗試。
作為今年石景山區的一項重點工程,這家“壽山福海國際養老服務中心”建筑面積達2.5萬平方米,可以提供700多個床位,是目前全市第一個按照五星級硬件標準建設的養老服務機構。記者看到,服務中心為中式園林庭院建筑風格,內建有2000平方米的亞熱帶植物溫室大廳,石景山醫院設有衛生站向老人提供24小時醫療服務。
然而,服務中心最大的特點是同地產經紀公司合作,入住中心的老人只要需要就可以同中介機構簽訂協議,由專業的機構對房屋進行評估、招租,老人可以選擇中介先支付租賃費用或房屋租戶分期支付費用;老人可以將租金折抵一部分入住費用,同時服務中心對以這種模式養老的老人減免部分費用。據悉,服務中心每張床位定價在1300元到2000元之間,餐飲、醫務服務等另外計算。記者了解到,每位老人在這里一天的餐飲消費大約為16元左右。
專家觀點 “養老房屋銀行”模式值得嘗試
中國社科院老年研究所特邀研究員、北京市老齡委辦公室副主任伊密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北京地區約有236萬老年人,全市養老院等各種養老機構中約有47%的床位經常處于空置狀態,養老資源的利用效率較低。
她表示,以房養老在國外是比較常見的模式,在國內還處于探索階段。“北京地區老年人往往面臨兩個問題:首先,北京約一半以上的老年人是有房屋產權的,但老人們面臨的各種房屋產權糾紛非常多;其次,老年人通常缺乏理財意識,讓自己的房屋等資產實現效益的能力較差。”她認為,“養老房屋銀行”應該是解決養老資金不足,實現老人資產增值,同時又避免產權糾紛的一個好辦法,值得嘗試。
伊密表示,目前造成北京地區養老機構不盡如人意的原因主要是,養老機構建設位置不合理,有些地區過密,有些則過少;服務水平不高,性價比不高。“現在很多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達不到人們的要求,好的養老機構必須要關注老人自身的心理感受,要讓老人順心,生活得有尊嚴,感覺自己是主人。”好的養老機構床位不足,而差的則沒人去。她說,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急需提高,全市范圍內高檔次、人性化的養老機構仍是非常缺乏的。(記者 賀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