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北京市最早開工建設的限價房項目“旗勝家園”正式交付使用。在開發商精心組織的交付儀式上,首批10名住戶代表小區4645戶業主,興高采烈地從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和市長郭金龍手中接過了新房的鑰匙。
與北京熱鬧的場面形成鮮明對比,今年4月,位于廣州的全國第一個限價房項目“保利西子灣”交房時,70多名業主想盡一切辦法拒絕收房,甚至以“存在漏水等質量問題”為由起訴了開發商,尷尬的局面出人意料。
經過兩年左右的建設周期,各地首批限價房剛剛交付,一度寄托著“夾心層”住房希望的限價房制度便被推到去與留的十字路口。
- 取 消?
失去價格優勢,部分城市限價房成“雞肋”
2007年,全國范圍內房價飛漲。
為了支持既不符合住房保障條件,又買不起商品房的“夾心層”家庭解決住房問題,同時穩控商品房價格,廣州、成都、北京、南京、青島等城市開始嘗試推出“限套型、限房價、競地價”的政策性商品房。大多數城市稱之為限價房。
限價房推出時,由于其房價普遍比周邊商品房價格低30%以上,受到熱捧。
然而,就在首批限價房的建設過程中,房地產市場經歷了一場波及全國的調整。限價房在一些城市逐漸失去價格優勢。
以位于廣州市金沙洲的保利西子灣為例,2007年項目開始建設時,周邊的商品房均價都在10000元/平方米以上。保利西子灣6500元/平方米的價格在當時表現出巨大優勢。
但到今年初項目交房時,周邊部分普通商品房的價格已經接近甚至低于6500元/平方米。
失去價格優勢同時,限價房在品質上普遍遜于普通商品房,上市交易也受到限制,種種原因導致部分業主拒絕收房。
2008年11月,本輪房地產市場調整進入最低谷的時候,最早進行限價房探索的廣州市宣布暫停限價房用地供應。
緊接著,限價房開發規模最大的北京也減少土地供應。其他城市紛紛跟進。
類似的情形在各地出現,“取消限價房”的聲音隨之而來。
“對作為商品的住房進行限價,不僅不倫不類,也經不起市場的風云突變。”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說,“應該重新考量這一住房產品,讓它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 保 留?
市場波動仍需限價房穩控,“夾心層”的產權渴望現實存在
“限價房在市場調整中遇到的問題只是陣痛,不能因噎廢食。”上海市房地產經濟學會高級經濟師顧海波認為。
事實上,除了廣州等少數城市,限價房在許多城市仍然有一定價格優勢。
以北京的“旗勝家園”為例,售價6350元/平方米。與其相鄰的幾個樓盤,目前售價均在萬元以上。
該項目開發商——北京住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洪波認為,從目前北京五環內每平方米超過1萬元的房價水平看,每平方米6000多元的限價房,仍然是市場的重要補充,有巨大需求。
“事實證明,限價房對平抑房價非理性上漲能起到一定作用。”青島市國土房管局副局長杜本好說。2005年,青島市房價漲幅位列全國第二,從當年起,青島每年推出1000畝限價房用地,隨著限價房供應不斷增加,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回歸理性。
由于去年市場出現調整,青島市將3年2萬套限價房的供應計劃減少為每年3000套。
“需要它平抑房價的時候就增加供應,不需要的時候就減少供應。這是政府正常的調控手段,并不像一些人說的是‘被迫’調整。”杜本好說,“限價房能起到穩控市場的作用,有必要存在。”
今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出現明顯回暖,部分城市房價再次出現快速上漲的局面。在前不久舉行的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會議上,有關部門明確提出,在房價較高的城市,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繼續組織建設一批限價房。
“夾心層”的購房愿望,也成為限價房繼續存在的理由。
顧海波認為,在當前政府住房保障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限價房仍然是支持“夾心層”解決住房問題的重要手段。
一些城市開始探索公共租賃房制度,以租賃方式求解“夾心層”住房問題。廈門市政府辦公廳住房保障處處長王朝暉認為,即便公共租賃房全面推開,限價房也有存在必要。
“盡管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引導人們改變住房觀念,但中國百姓對買房、獲得產權的愿望是很難改變的。”王朝暉說,“‘夾心層’家庭盡管收入不高,但他們也希望買到屬于自己的房子,這種現實存在的對房屋產權的需求和渴望,政府應該想辦法給予支持。”
- 調 整?
購買條件放寬易,“隨行就市”降價難
無論是從穩定政策的角度,還是從平抑房價、補充市場供給的角度看,限價房在一定時期內都將存在。
“限價房不僅不應該被取消,而且應該在更規范、更科學的前提下加大發展力度。”顧海波說,限價房的價格和購買條件,應該隨市場需求及時進行動態調整。市場低迷時期,應考慮放寬購買條件,降低售價。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北京市正考慮擴大限價房制度覆蓋面,擬將公務員、教師等群體納入其中。
相比之下,限價房價格要“隨行就市”,卻難度重重。
在第一批限價房定價時,各地大多采取了“比周邊商品房低20%—30%”的定價標準。從理論上講,限價房價格確實應該參照商品房價格,動態調整。
然而,這種政策性商品房“限房價、競地價”的操作模式,卻導致限價房價格難以隨行就市。
地方政府在進行限價房用地招拍掛時,已經限定了項目的售價。在售價的“天花板”下,開發商根據自己能承受的成本,留出合理利潤,競拍土地。
普通商品房則是先拍地,再根據地價加上各種成本和利潤,形成最終售價。兩種價格形成機制恰好相反。
隨著供需關系的變化,普通商品房可以通過調節利潤率而調整價格;限價房的價格則更多體現了成本,調整空間并不大。
以旗勝家園項目為例。2007年,住總以13.98億元中標了西三旗限價房項目,“競拍土地的時候,已經把利潤壓縮到8%的低水平。這兩年建設成本漲了很多,進一步擠壓了我們的利潤,很難有降價的空間。”王洪波說。
“限價房不愁銷售,政府作為定價者沒有提出降價,我們沒權力降價,也不會降價。”一位參與北京限價房開發的國有房地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地方政府看來,由于限價房承擔著調控房價和市場“穩定器”的雙重作用,并不會輕易調價。
王朝暉告訴記者,在市場低迷的時候,限價房的價格更能反映當前市場的實際成本,為市場提供了價格的“底部”。“在市場信心不足的情況下,政府降低價格,弊大于利。”
去年11月,廈門市政府通過媒體公布了政策性商品房的價格構成,并明確政府不會調低價格。12月開始,房地產市場銷售出現回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