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國土資源部就“深圳市小產權房將拿全國首個準生證”公開表態———小產權房屬于違法建筑。
事實上,國土資源部這一觀點并非首次公開。盡管國家監管部門態度明確,但是,小產權房大量存在的事實并沒有改變,一些地方頂風出售小產權房還在繼續。這些都緣于人們對小產權房始終抱有幻想。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嚴金明教授今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必須明明白白地告訴老百姓,小產權房沒有任何產權,是無產權房屋。
小產權房仍然熱賣
5月底,深圳小產權房將拿到全國首個準生證報道落地后,6月4日,廣東某媒體報道說,在廣州白云京溪村,小產權房熱賣。
在京溪村,一座已經接近收工的宅基地房里,一套120平方米的三房一廳只賣12萬元。報道說,原來這些房子就是在白云區十分普遍的小產權房,也叫農村集資房,即利用當地農村宅基地建設的住房。
小產權房熱賣不僅是在廣州,在北京也是如此。
在北京延慶上磨村,占地40畝開發“小產權房”,銷售已過半。該房產項目銷售人員說:“一租70年,跟買房沒什么兩樣。”
實際上,不僅僅是小產權房一直在賣,住了近十年的小產權房也比比皆是。
“我家買的房子挺好,都住五年了,說是小產權,是違法建筑,但也沒被拆除呀。”五年前,在北京昌平花了50多萬元買了一幢別墅的王女士今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她家的那個別墅區沒有一幢房子被拆除,大家住得不錯。
像王女士這樣的絕不在少數。以北京為例,據有關房產公司的調查,2007年時,北京已售和在建的小產權房已超過1000萬平方米。有報道說,深圳市2007年小產權房已經占到全市住房總量的49%。
“法不責眾”誘發僥幸
“小產權房之所以屢禁不止,與現實中大量存在的小產權沒被依法處理有直接關系。”一位不便公開姓名的專家今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小產權房已經存在近十年,而國家真正叫停小產權房不過近幾年的事。因此,要完全依法拆除大量存在的小產權房確實存在著許多問題。他認為,一些歷史遺留問題確實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
一定意義上,法不責眾以及法難責眾的社會心理和社會經驗,是小產權房迅速蔓延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么多人都買了小產權房,能全拆了嗎?”這位專家說,一些人甚至認為,國家遲早會出臺政策將小產權房合法化。正是有了這種心理,一些人仍然在頂風購買小產權房。“大量違法的小產權房怎么處理,正在成為棘手的問題。既然違法,就該法辦,然而,現實情況卻很復雜。”這位專家說。
記者注意到,國土資源部出面澄清深圳小產權房將拿到全國首個準生證屬媒體誤讀政策。其實,這樣的誤讀已不是第一次,而有關監管部門出面澄清也不是第一次。但是,似乎來自政府的“違法建筑”、“不受法律保護”這樣的警告并沒有震懾住小產權房的滋生。
從2004年國土資源部明確禁止為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開始,建設部多次進行“小產權購房風險提示”,國土資源部也曾多次高調表示違規小產權房將拆除,政府部門甚至包括國務院在內也反復告誡,城鎮居民不得購買小產權房。但時至今日,各地小產權房依然如雨后春筍。有專家認為,如果僅僅是這樣的不痛不癢的警告,對已經建成的小產權房沒有一個強硬制裁措施出來的話,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小產權房的問題,恐怕短期內很難有實質性的進展。
當檢討執法質量與環境
有專家認為,小產權房在經歷了近十年違法生長和近五年的有禁不止之后,已經到了必須具體明晰去向的關頭。“只有深刻地反思我們目前的土地流轉以及住房政策,檢討當前的執法質量和執法環境,才能為解決小產權房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專家指出。
而嚴金明的看法是,眼下必須糾正一個錯誤概念,即小產權房概念上的不準確。
“事實上,小產權房這種叫法本身就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嚴金明說,小產權房的叫法概念不準確,“叫小產權房,人們很容易認為它不過是一種不完全產權,并不是沒有產權。而事實上,它恰恰就是無產權。”嚴金明認為,無產權與小產權有著本質的不同,有關監管部門應該鄭重地反復重申———利用農村集體組織或開發商打著新農村建設等名義出售的、建筑在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或是由農民自行組織建造的“商品房”即俗稱的小產權房不具有任何產權,是徹頭徹尾的無產權房。
同時,他也建議,遍及全國的廣泛存在的無產權房長期違法存在的狀態不能再延續下去了,政府應該采取斷然措施加以解決,否則,宏觀政策的嚴肅性會隨著時間推移被消磨殆盡。他認為,小產權房既不應該在禁令中不斷壯大,也不應該靠地方政策予以“準生”。
而目前對于小產權房要堅決法辦,更多的是只聽雷聲響不見雨點落。專家認為,由于小產權積量的不斷增加,使得小產權房的依法處理會變得更加艱難。因此,他們認為,國家應該盡早完善相關政策,明確小產權房的去向。該出手時就出手,否則,后患無窮。
至于如何從根本上遏制小產權房的產生,嚴金明認為,根本上還要解決農村集體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其中包括國家應對征地制度進行大力改革。要真正實行國有土地與農村集體土地同價同權,保護農民的土地收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