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圖謀采用土地招標方式代替拍賣方式,令延續了六年多的土地價高者得規律“作古”。但招標方式新引入的評分機制,也令業內擔憂存在灰色空間,令土地出讓的公平性受損。
三月底,上海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發布的18號土地出讓公告。其中,莘莊地鐵上蓋大型綜合性地塊的招標方式格外引人注目。它改變了土地拍賣“價高者得”的陳規,轉而以招標方式“按照綜合條件最佳者得的原則”確定中標者,而競買報價僅占到了全部評標環節的30%。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楊紅旭表示,適度增加招標形式出讓土地是一種趨勢。此次莘莊地塊的出讓突出了綜合評定的部分,旨在抑制當下房價的過快上漲。
被指存灰色空間
據上海規土局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招標出讓須知”,莘莊地塊的出讓方式,與此前為了抑制地價而在黃浦區兩地塊拍賣時“試點”的“先招后拍”的預申請制完全不同。
土地出讓將不再根據競拍價格高低決定,取而代之的是純粹根據綜合評定的結果,直接決定土地中標人。而競買報價作為綜合評標指標之一的商務標的一項,以30分的分值,僅占整個評分環節的30%。
根據土地出讓文件,將由5人及以上單數人數組成的評標小組,對包括凈資產和建設經驗在內的技術標和商務標項目進行評定。至于評標小組的具體人員的身份和評標的具體標準卻并沒有公布。
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分析師薛建雄說,注重綜合評定少了更多的市場因素,屬于行政手段,這可能對國企等大型房地產開發商更有利。因為相比中小型房地產企業,國企具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及開發經驗等優勢。
他直言,有人為因素參與的過程就一定會有黑洞,完全以綜合評標為結果定標缺乏信服度。政府應當在交易過程中加強有關方面的措施。
方方地產咨詢機構地產咨詢部經理趙豫川表示,交易中出現灰色空間在所難免,但是“價高者得”造成了土地、房價價格的不合理瘋漲,政府作出政策調整也是事出有因。
增加招標形式或成趨勢
雖然大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通過招標方式出讓土地,能夠更好地抑制地價瘋漲。但招標方式所存在的灰色交易空間,也令他們擔憂。他們因此呼吁,增加招標方式的公開透明程度。
事實上,2006年上海曾采用過綜合評分方式,決定中標者的方案。陸家嘴集團掛牌出讓的新民花木北塊地塊,曾是首個“吃螃蟹”者。
當年,金地曾標出了60億元的天價,但結果卻是只出價42.2億的宏宇集團拿下了該地塊。對這一結果,直到現在業內仍存爭議。因為陸家嘴集團在公布競標得主時,并未公布其他各家地產商的技術標、商務標的評標總分。
正是有了上述前車之鑒,上海的房地產業內人士才對新的土地出讓方式心存隱憂,擔心會因為土地出讓方式的不透明,而使本來可以抑制地價瘋漲的出讓方式產生更多灰色交易空間。
對此,楊紅旭的建議是,應對招標方式出讓土地的政策的進行完善,政府應加強防范,進一步做好提高土地交易透明度的工作。
不過,楊紅旭也認為,現階段的政策調整都屬于政府的嘗試,還未形成一種普及的態勢。但在未來,適度增加招標形式出讓土地是一種趨勢。趙豫川也認為,率先做出政策變革的上海若是在這方面施行得好,也不排除以后增強綜合評標招標的可能。
事實上,雖然招標方式存在灰色交易空間,可能令土地出讓的公平性大打折扣,但上海開發商普遍支持這一方式。上海三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濤表示,雖然綜合評標中可能會出現腐敗現象,但他仍舊希望該方式代替“價高者得”的土地出讓政策。(記者 楊羚強 實習生 羅倫)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