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進行適度規模經營,此后,一些地方產權市場開始探索農村產權交易業務,至今已成立了成都、重慶、武漢、上海和廣州等五家農交所,更多的農交所也在醞釀之中。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成為農交所掛牌項目的“重頭戲”,交易量占到半數以上,相比之下,政策尚未完全明朗的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步伐顯得謹慎。需求方包括種植大戶、農業公司和農產品加工公司,流轉后土地多被用來種植優勢特色經濟作物;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多以出租形式成交,入股、轉包、轉讓、互換等形式占比較少;為了解決受讓方的融資問題,目前各地農交所正在探索以受讓經營權為抵押獲得貸款。供求還不平衡,受讓方(農業公司)需求量大,但出讓方(農民)比較謹慎。
承包經營權流轉最活躍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占到目前流轉項目的半數以上,武漢農交所總經理孫曉燕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自2009年4月底至2010年2月初,武漢農交所共成交222宗交易項目,涉及流轉面積達21萬畝,交易額19.13億元。其中,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超過半數。
目前,五大農交所均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列為重點經營內容之一。最早成立的成都農交所的經營項目包括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房屋產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武漢農交所交易品種涵蓋了包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四荒地”使用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養殖水面承包經營權在內的九大品種。上海農交所則以農村土地流轉、農業技術成果、大型農用設施、農業股權轉讓為主。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較好,一方面是得益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工作開展相對較早。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已達1.5億畝,超過全國承包耕地面積的12%。
另一方面,市場需求情況較好,也使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成交較多。“我們幾乎沒做宣傳,現在每天都能接到80多個咨詢電話,市場需求很大”,上海農交所有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自2009年9月成立至今,上海農交所已成交100多個項目,其中,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受到廣泛關注。“需求方包括種植大戶、農業公司和農產品加工公司,流轉后土地多被用來種植優勢特色經濟作物,成交面積多在30畝-50畝。”
值得注意的是,農交所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多以出租形式成交,入股、轉包、轉讓、互換等形式占比較少。
有業內人士以成都地區的情況算賬。“以前成都農民種一畝地的純收入在450元左右,而現在光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出租收入都不止這么多。實現農村權屬流動后,以種植大戶、經濟合作社的方式進行規模經營,能達到投入少、產出高的效果。
農民除了獲得土地經營權流轉收益外,還可以選擇外出打工、在本經濟組織內打工、或者自己創業,擴大了農民的收入來源。”
市場化提速
市場越大、越廣泛、越全面、越不被分割,交易就越方便,信息就越對稱,交易成本就越低,流動性越好,市場效用就越大,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知名經濟學家伍新木教授強調。
目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絕大多數仍處于鎮或村一級,這一情況有望隨著各地農交所的逐步成立而變化。作為信息與服務的“集合地”,農交所收集來自各方的需求信息,同時又集中了大量的待流轉項目在農交所掛牌,大大降低了供需各方的信息成本,而農交所的專業化服務能更好地實現價值發現與增值的功能。
據介紹,成都農交所采取了以實物作為定價基礎的方式,每年每畝土地的租金折算成一定數量的農作物,例如大米1000斤,或者玉米1200斤,再按照隨行就市的原則,折算成一定的金額,補貼給農民。這樣一來,農民可以享受到市場價格上漲的收益。
武漢農交所則正在醞釀推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指導價。孫曉燕透露,根據前期的成交情況和反饋,農交所將對各區域的土地流轉發布指導價,這將利于促進買賣雙方的成交。
金融服務成為農交所大有可為的另一創新領域。業內人士指出,只有創新地改善農民權益的流轉和抵押的金融環境,才會真正地激活農交所的交易,才能真正地達到農交所的價值發現和增值的主體功能。
2009年10月,在武漢農交所,武漢銀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3家農業單位,以4046畝土地經營權為抵押物,從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貸款1400萬元,成為該市憑借土地經營權貸款的“破冰”之舉。抵押貸款已成為各農交所重點培育的業務之一。
作為政府引導農村產權流轉的平臺,農交所不以盈利為目的,交易所對農民這方不收費,對投資者收取一定的費用。某農交所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交易所的盈利難度較大,不過一旦市場培育起來了,交易量上去了,前景可以說非常廣闊。
期待政策推動
我國農村產權交易在起步后,要保證市場活躍及進一步的發展壯大,迫切需要相關政策的明晰與相應法律法規的配套。
孫曉燕認為,農村產權交易激活了沉睡多年的農村生產要素,農村產權交易的前景廣闊,但農村產權交易的發展仍然存在諸多挑戰,例如法律法規在某些方面存在障礙。房屋產權和集體建設用地的使用權方面,國家控制比較嚴格。例如農村的房屋產權,農民的宅基地,必須是農村戶口,并且是本經濟組織的才能夠購買,這就給成交增加了難度。
“農村產權交易的某些項目比較敏感,我們很慎重。”成都農村產權交易所有關人士表示。
在集體土地流轉上,成都可謂全國“領頭羊”。2008年1月,成都市與國土資源部簽署試點協議,在都江堰、雙流等四市縣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其內容便是集體建設用地及宅基地的確權和市場流轉。
然而,上述做法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仍存較大瓶頸。一方面,相關流轉法律尚未明確;另一方面,確權與否是決定集體建設用地是否能流轉的前提,但當前農村土地權益關系錯綜復雜,確權尚有較大困難,要真正實現集體建設用地流轉還需要很長時間。
上海農交所有關人士也對記者表示,上海農交所至今未開展房屋產權和集體建設用地流轉項目,具體進程要待上級部門考慮。
即使是流轉占比最大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也不是很完備。業內人士指出,目前農村產權交易市場處于培育期,存在聯系部門很多、法律有障礙、買賣時間較長、成交難度較大等問題。
此外,供求雙方還不平衡,受讓方(農業公司)需求量大,但出讓方(農民)比較謹慎,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許多農民對現行土地流轉政策不太了解,這需要一個過程。對此,地方政府紛紛出招。為鼓勵農民將土地流轉給經營大戶、龍頭企業、技術能手,促進土地的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廣州市去年對流轉面積50畝以上(北部山區40畝以上)、流轉期限在3年以上的,由市財政按每年100元/畝標準給予農戶補助。2009年,廣州市財政用于推進該項試點工作的專款達1000萬元。鄭州市政府也出臺相關實施意見,市財政將安排土地流轉獎補激勵資金,用于扶持和促進家庭承包耕地的土地流轉,到2012年年底,力爭使鄭州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達50萬畝,土地流轉率達13%以上。
此外,專家提示,近年來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呈流轉規模加大、流轉速度加快之勢,個別地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存在不規范問題。主要表現在:違背農民意愿強迫流轉;以突破法律規定的方式流轉;流轉利益糾紛呈上升趨勢和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非糧化”和“非農化”傾向。此類問題的梳理與解決急需相關法律法規的配套實施。
“相關配套服務的專業化水準也有待提高。”孫曉燕說,目前中介機構對工業企業的評估作價比較在行,但對涉農項目,比如對土地收益的評估作價則顯得專業化程度不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