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不約而同,近期公布融資計劃的眾多房企,均把籌資意圖指向了購地。
據已公開的報道,近期擬籌資購地的一線房企中,萬科、保利、首開、復地、華潤置地、富力、合生創展、華業、SOHO中國等公司,均明確表露拿地意向。
眾多房企集中拿地的背后,究竟是代表真實需求的“自然進貨”,還是出于對通脹的恐慌而采取的資產保值防御手段?一時間,對土地走勢的研判,市場意見出現分歧。
募集資金大都指向拿地
在表明融資拿地意圖的房企中,以合生創展和華潤置地最受關注。
6月4日,香港市場消息稱,合生創展正在尋求通過發售1.2億股新股,以籌集最高達2.16億美元的資金。業內人士分析,合生創展此番融資舉措,明顯與購地有關。該公司行政總裁陳長纓不久前就曾表示:“公司對于去年初流標的北京廣渠路15號地很感興趣,如無意外,公司肯定會參與。”
長期跟蹤該地塊的某土地分析師向本報記者透露:合生創展目前已經拿到該地塊標書。此前廣渠門外10號地的競拍現場,盛傳合生意欲參與競價,但其最終并未出現在現場。該分析師表示“合生意在體量更大的15號地”。
而曾經在土地市場一貫走“內部孵化”路線的華潤置地,近期在公開市場上競標拍地動作明顯。繼不久前斬獲合肥一塊大體量地塊后,華潤置地又拋出配售3億股、融資42.4億港元的吸金計劃,用于添置土地儲備和日后企業的運營資金。一時間被媒體形容為“地荒重現”。
據一家媒體所做的不完全統計:近期包括華潤置地、龍湖地產、保利地產、金地集團等在內的10余家大型房企已經或計劃融資總額近540億元,融資方式包括股票增發、發行企業債、貸款(包括銀行授信)等,這些募集資金大都指向購地計劃。
雖然此前監管部門曾對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使用投向有明確限制,禁止其直接用于圈地,但業內人士指出,在現實操作中,一些房企總能憑借所謂的“財務技巧”越過這條紅線。
據北京高峰宏道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曉東觀察,目前大房企在北京土地市場表現得非常活躍,“幾乎所有在北京開發項目的上市房企都在找地”。
這其中,以央企表現最為活躍。陳嘯天對本報記者表示:“央企在土地獲取上具有獨特優勢,再加上它們今年1~4月的銷售收入都不錯,比如保利達到105億元,中海達到128億元,這些開發商在拿地的資金來源上沒有壓力。”
一種普遍的意見認為,之所以會出現當前房企融資拿地成風的局面,與樓市的回暖關系密切。
但北京住總集團董事長張貴林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則認為,對“時機”的把握才是當前房企集中拿地的關鍵。住總集團近期在全國各地拿地近千畝,用張貴林的話說:“逆市拿地才是最好的時機。”
“流動性”圈地隱現
就土地供應層面而言,“圈地”熱潮的再度出現也同樣具備了現實條件。近期市場跡象表明,以京、滬、穗為代表的土地市場升溫態勢明顯。
5月底,北京廣渠門外10號地的“瘋狂”出讓,令本已蓄勢待發的京城土地市場達到沸點。多輪競價、超高溢價等久違場面屢屢出現。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市場交易部部長雷蕾還表示,“6月份將完成全年供地計劃的60%以上,到9月份完成絕大部分供地計劃。”
果然,在北京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網站上沉寂許久的地塊紛紛被列到入市日程表之中。如北京市CBD核心區的一期NE19-1a地塊,建筑面積達32.7萬平方米,絕佳地理位置使其自然成為眾開發商虎視眈眈的目標。而此前流標的“地王”項目,CBD最后一幅住宅用地廣渠路15號地,也已經確定在6月18日入市。
土地熱潮席卷的不僅僅是一線城市,天津、武漢、杭州、合肥等地的土地市場也在急劇升溫。在6月4日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舉辦的今年第4次土地拍賣會上,10宗地全部順利成交,690畝成交總金額29.268億元,是近兩年來武漢市規模最大的一次土地交易。
但地方政府的力推,以及企業對“回暖”和“抄底”的信心堅定,就是近期房企集中拿地的全部動因嗎?這顯然不能令所有市場人士贊同。
一部分金融從業者認為:近期房企踴躍拿地,實質上是因為擔憂未來出現通貨膨脹,使手里的流動資金貶值。在擴大投資、新增供應均前途未卜的情況下,購地儲值不失為合理的投資策略。
但楊紅旭并不認同開發商為防通脹而以土地保值的說法。他表示,2007年出現的流動性過剩導致的“圈地潮”,如今已不具備重來的基礎。他斷言,“現在企業拿地絕大部分都是真實需求”。
高策地產董事長李國平也認為,目前土地市場的升溫,只是積累的需求同時釋放。“很多企業出現了沒米下鍋的狀況,有饑餓感。”他表示,之前很多企業的發展節奏被破壞了,而目前是秩序的重整。“目前土地價格不高,政府又有許多優惠政策,開發商資金回籠后自然要繼續拿地。”
但他也有另一種擔心,土地市場急劇升溫的同時,真實的需求卻被掩蓋了。
相關部門當然也注意到了土地市場出現的變化。繼2007年之后,北京市統計局再次啟動一項針對全市3000家房地產企業的摸底調查,重點是了解其土地開發利用情況、未竣工項目的進展、以及未來拿地需求。
“以需定供。”李國平認為政府此舉意在調控土地總量。在他看來,北京已經批出去的土地尚需3年的時間消化,因此,“企業缺地并不代表市場缺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