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學統計學院副教授 程開明
問:房價問題引發了人們較多的討論和關注。有人認為,城市化是助推房價上漲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人認為,城市化是我國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不能將房價上漲“歸罪”于它。請問,城市化與房價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城市化必然導致房價上漲嗎?
——東方網網友 蟻族成員
答:城市是人口、財富及文明的集中地。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化成為全世界的一個普遍現象。城市化,又稱城鎮化、都市化等,它最直觀的表現便是農村人口不斷轉化為城鎮人口,城市規模日益擴大。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社會結構和人口結構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大量人口由農村遷往城市,我國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為2009年的46.6%,年均提高0.9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房地產市場也得到了迅猛發展。數據顯示,我國房地產價格由1987年的411.41元/平方米上升為2008年的3800元/平方米,年均增長11.2%。總體來看,房地產價格呈現出與城市化水平基本一致的變動趨勢。
那么,城市化是不是必然導致房價上漲呢?對此,還需要做全面、細致的分析。
房地產作為一種商品,其價格走勢的根本動力是均衡價格,即價格的變動主要取決于房地產市場的供給與需求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化通過以下幾個作用機制影響著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關系,進而作用于房地產的價格:
首先,城市化增加對房地產的需求,從而拉動價格上漲。在城市化過程中,大量農村居民通過農地征用、子女考上大學及購房入戶等渠道轉變為城鎮居民。1978年以來,我國每年約有1500萬農村居民轉變為城鎮居民,形成了對城市房地產持續旺盛的需求。除此之外,還有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據中國農民工監測調查顯示,2009年度全國外出農民工達1.4533億人。他們雖未真正成為城鎮居民,但常年居住于城市,從而帶動了相當的城市住房需求。城市化還帶來大量的配套商營房屋和服務用房需求,譬如,辦公、機關、社會服務、醫院、學校等方面的用房快速增加;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鎮居民對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也引致不斷改善原有住房條件的要求,從而增加了住房需求量。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上述因素的綜合作用,必然帶來城市房地產需求總量不斷擴大。這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此類上漲可稱為需求拉動型。
其次,快速城市化導致城鎮用地緊張,推動房地產價格上漲。城市化必然產生大量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求,從而占用眾多的土地資源,且我國城市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粗放型特征,土地耗費更為突出。1996年—2008年,我國城鎮人口年均增長4.1%,城市建設用地面積年均增長達6.2%,土地使用速度超過城鎮人口增長速度。由于城鎮土地資源總量有限,大量的用地需求自然會推動土地價格上漲,使得城市土地拍賣過程中“地王”頻頻出現。土地價格上升必然推動房屋價格上漲,此類上漲可稱為成本推動型。
從理論機制來看,城市化對房地產價格上漲具有一定的正向促進效應。而城市化水平與商品房銷售價格時序數據的計量分析也顯示,城市化水平和房地產價格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可見,從長期來看,城市化的確會帶動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那么,是否就可以把當前的高房價主要歸因于快速城市化呢?答案并沒這么簡單。城市化從供給與需求兩個方面對房地產價格產生促進效應,但是,這種效應主要表現為長期效應且較為穩定。而前一段時間我國房價出現短期的快速攀升,顯然就不單單是城市化的作用了。其實,近幾年我國城市化進程相對平穩,速度較前幾年已有所趨緩,帶動的房地產需求并未明顯增加。因此,房價的短期快速上漲,可能更多地與城市化之外的因素,諸如利率、稅收、投機等影響有關。
房地產價格可以大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經濟因素決定的基本價格;另一個部分是非經濟因素決定的非基本價格。所謂非基本價格,主要是指由政策、投機等因素造成的價格變動。這些因素雖然不是價格長期走勢的主導因素,但在特殊時段的影響不容忽視。2009年,受積極財政政策與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民眾普遍出現通貨膨脹預期,本來就在到處尋找投資渠道的社會閑散資金大量進入房地產市場;再加上一定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使得國際熱錢涌入我國。各種效應疊加,導致大部分城市的房地產價格迅速攀升,脫離市場均衡價格。
鑒于當前的房價上漲已不單是城市化因素所致,因此,要更多地從政府政策層面來考慮穩定房價的措施,譬如規范房貸市場,穩定房地產市場的金融秩序;規范土地市場,防止投機炒賣土地;穩定物價,降低通貨膨脹預期;出臺相應的稅收政策,遏制社會資金過度炒房等。
而從城市化視角來看,我國仍處于城市化的加速階段,未來一段時期城市化仍將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每年還會有1000多萬農村居民轉變為城鎮居民,存在著巨大的房地產需求增量。所以,未來城市化仍將對房地產價格上升產生一定的助推作用。這就要求保持房地產市場與城市化的協調發展,諸如,在城市化戰略上不能一味地發展大城市,而應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在發展模式上應走可持續城市化道路,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參與互動(0) | 【編輯:位宇祥】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