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經濟愈發達,中產家庭幸福指數愈低——“偽幸福”命題的提出,反映出當下彌漫于相當人群中的對自身生存狀態不滿的焦慮情緒。要改變“偽幸福”,除了政府最大限度地改善經濟社會環境,建立完善的社會運行機制,更需要我們從“未富先奢”的消費主義沖動中解放出來,實現精神上的自我調節、減壓和救助。
一部題為《老大的幸福》的電視連續劇剛在央視播完,引來好評如潮。
該劇情節并不復雜。傅老大含辛茹苦把四個弟妹從小帶大,如今弟妹們都過上了好日子,決定把老大從外省接到北京,也讓兄長幸福一把,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有型有趣有情有味的故事。范偉扮演的傅老大動作、表情雖略顯夸張,卻因此平添了許多喜劇色彩,也使傅老大淡定從容的幸福追求更加暖人心扉。
人們對一部探討幸福要義的電視劇的熱議,往往折射了對現實生活幸福愿景的憧憬,或者是對自身生活欠幸福的一種表達。當人們沉浸在足夠的幸福之中時,自毋需清議幸福二字;而當幸福成為街談巷議的熱詞,卻一定是幸福打了折扣。
“偽幸福”命題的提出,反映了對生存狀態的焦慮
湊巧的是,就在《老大的幸福》播出當口,近日一份名為《中產家庭幸福白皮書》在滬上正式發布。
該白皮書的調查結果顯示,江蘇、四川、福建、重慶四地幸福指數最高,有近半數的被調查者對家庭生活現狀表示滿意。而經濟最為發達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數最低,成為中產家庭心中“不夠幸福”的城市,或者稱為“偽幸福”。
這多少有點出人意料。按常理,經濟社會愈發達,生活改善愈顯著,幸福指數應該愈高,可這項覆蓋全國10個省區市35個城市,涉及10萬人的大型調查,卻給出了另一個答案。而“偽幸福”命題的提出,更反映了當下彌漫于相當人群中的對自身生存狀態不滿的焦慮情緒。
深圳等城市之所以幸福指數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列于首位因素的,是由高昂房價造成的沉重家庭經濟負擔,這倒非常契合“一套房消滅一個中產家庭”的流行語。收入看似不低,可扣除每月無情的高額還貸,日子過得一點不輕松。正如一位當地的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感嘆的那樣:“年賺20萬元又如何?在別人眼里,你有這么高的收入,就應該房子、車子都好一點,但是算一算,其實根本不夠花,卻依然要表面風光,這樣做人好累!現在外人形容我的幸福生活,都是假象。”外表體面光鮮,骨子里缺少安全感,這種疑似幸福難免有點“偽”色彩。
擠壓人們幸福感的,還有工作壓力大、崗位競爭激烈、交通擁擠、生態環境非宜居、子女教育成本高等因素。本來,幸福源自內心的平靜,可世事喧囂、瞬息萬變,凡此種種既非個人可控,也就難以按部就班地規劃人生和未來。當生活前景日益受困于不確定的預期時,不安的心緒時時襲擾而來,此時此刻,要說真幸福談何容易。
幸福作為一種主觀感受評價,或許更在于探尋生命意義
這種“偽幸福”現象,與《老大的幸福》中描述的場景頗為相似。傅家四弟妹自以為可以安排傅老大的幸福生活,殊不知自己的幸福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地產富豪老二貌似財大氣粗,到頭來卻因資金鏈斷裂弄得死去活來;老三生性心平氣和,卻因官場升遷受阻難以擺脫家庭情感危機;公寓房住得好好的老四,竟為買大別墅拼命加班而不惜阻止太太生育孩子;一心想嫁富翁的老五,心計用盡反處處碰壁自討沒趣。具有諷喻意味的是,凡此幸福表象下潛伏的種種窘境,竟被京城人眼里并不幸福的傅老大一一化解。
其實,傅老大并無解危濟困的獨門絕招,他有的只是平凡人生的平和心態。他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安健康;不求有權有勢,只求安居樂業;不求錦衣玉食,只求粗茶淡飯。在他看來,追尋幸福的路上,得到了是因為沒苛求,所以失去了也不必太在乎。九九歸一:得到是福,舍得是福,知足最幸福。令人欣慰的是,備受“偽幸福”折磨的弟妹們,在歷經物欲和情感的起落不定后,終于對曾經錯過的真幸福有了新的感悟。
幸福作為一種主觀感受評價,對它的理解總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涉及許多復雜的分析層面。很難說,傅老大對“偽幸福”的精神救贖,能得到現實生活中所有中產人士的認同。不過,即便如此,傅老大的幸福觀在探尋生命意義的路途上,依然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期待基于生活質量而非只是個人財富積累的可持續文明
這使我想起了美國學者杰里米·里夫金學術暢銷名著《歐洲夢》。這位享譽國際的社會批評家認為,盡管視財富為個人成功通行證的“美國夢”曾是世界欽羨的理想,如今卻因過度沉迷個人物欲而導致富者益富、貧者益貧,乃至生命再無任何崇高目的可言。“歐洲夢”則更強調整體的生活質量和安定和諧,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社會可持續的普遍幸福感。“活著為了工作”還是“工作為了生活”?里夫金如此叩問,并期待“一個基于生活質量而非只是個人財富無限積累的可持續性文明”在未來中國出現。
耐人尋味的是,里夫金向往的“歐洲夢”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追求有很多相一致的地方。這恐怕也是我們在看《老大的幸福》時,自然而然聯想到《歐洲夢》的緣由,進而希望盡可能地消除當下普遍存在的身心背離的“偽幸福”狀況。
“偽幸福”現象影響人們真實的生活質量,不利于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國民生活狀態的軟指標,我們不能不對幸福指數予以高度關注。而除了政府最大限度地改善我們的經濟社會環境,建立完善的社會運行機制,改變“偽幸福”,或許更多地應訴諸我們自己,從“未富先奢”的消費主義沖動中解放出來,實現精神上的自我調節、減壓和救助。(潘益大 作者為本報高級編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