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以來,北京商品住宅價格讓人們于8、9月開始期待的“價量齊跌”化為泡影。
CRRC中國不動產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10月,北京市商品住宅成交均價未能延續9月下跌的勢頭,反轉上探至16083元/平方米,這是繼8月后成交均價再次突破16000元。11月2日到8日一周,市場上新增供應房源開盤均價環比前一周上漲竟達22.17%!
與北京樓市的強烈反彈相對應的則是近來媒體有關北京“房荒”的報道。10月底,有媒體報道稱,“北京樓市現樓荒,新房庫存不足10萬套,僅夠5個月銷量”。
一時間,排隊搶號、開盤售罄的消息不絕于耳!胺炕摹彼坪跻讶粊砼R。
那么,這一描述北京樓市“供求關系緊張”的詞匯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市場情況?
來自感受的“房荒”
“終于買到了!”記者的朋友李先生這幾天常將自己的買房經歷掛在嘴邊,他四處托人兩個月后,終于在五環以內買到了一處100平方米左右的房產。
如同李先生這樣的人并不少見。11月以來,每逢記者致電在售樓盤,常常得到“您快來排號,晚了就沒有了”的回復。
在供應方面,由于今年早已完成了銷售額度,“不差錢”的開發企業在市場步入淡季之時推盤并不積極。
“11月預計開盤項目數量相較8月80余個縮減了五成,新盤入市步伐明顯減緩。”亞豪機構副總經理高姍介紹,原因在于多數開發商可售房源不足,企業面臨著持有流動性過剩、資金相對充足的現實,純新盤更愿意等一個更好的時機、更好的價格點上出手!
也就是說,在沒有資金壓力情況下,很早調高了開工面積的開發商往往并不著急去拿預售許可證,而是積極進行著“蓄客”活動。漲價在這一過程中也成為必然,而“買不到房”成為許多買房人對于“房荒”的真切感受。
然而,記者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項目都是銷售火爆、開盤現場人滿為患,一些遠郊以及高端項目銷售成績稍顯“平淡”。為此,一些別墅類項目比如懷柔的龍山新新小鎮甚至推出了一次性付款9折的優惠措施,而這正是今年3月以來別墅項目出現的較低折扣。
北京萬年基業總經理黃璽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具體到區域、價格等因素,樓市是呈現結構性特點的。買房人不可能跑遍北京城不考慮價格因素買房子,他們一定有自己的“意向區域”和“意向價位”。
“那些說‘買不到房’的人無非是在自己喜歡的地段,買不到適合自己的便宜房子而已!秉S璽慶指出,來自“感受”來的“房荒”未必可靠。
來自數據的“房荒”
那么,來自數據層面的“房荒”又是否可靠?
近來,一旦市場上說每逢“樓荒”,庫存“10萬套預警線”必被提及。在相關報道中,即為“北京市住建委給北京樓市庫存設定的最低預警線是10萬套,目前不但已經跌破,而且呈繼續快速下降的態勢!
然而,在翻閱相關官方數據后,記者發現,首先,“不足10萬套”數據就不可靠。整個10月,可售房源(含期房和現房)總套數并未有低于10萬套的情況出現。截至11月11日記者發稿時,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顯示,可售房源總套數仍有101578套。
其次,在時間節點上,這一論調也不盡可靠。記者注意到,“房荒”一說在10月下旬突然崛起,而據CRRC中國不動產研究中心《北京商品住宅市場月報》(2009年10月)的數據計算,相比9月的104036套,10月北京商品住宅市場可售房屋套數為103249套。兩月相比,并未有實質性變化。
因此,在“金九銀十”色彩淡去、即將入冬的10月末,以“10萬預警線”為基準推導出北京出現“房荒”的論調,不免暗藏蹊蹺。
有業內人士就表示,以單純的數據作為“供需關系緊張”的依據,過于籠統。德意志銀行中國區董事秦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供給和需求是個動態概念,很難拿一個時間點的可售房源去衡量樓市當前的狀況,城市房屋庫存量沒有所謂的警報線。
而中國指數研究院提供給本報記者的歷史數據也證明,所謂“10萬預警線”并不存在。早在2008年的前三個月,北京房屋庫存均低于10萬套,2008年1月1日當日,可售的存量住宅僅有9.2萬套!暗陀10萬”在當時也沒有引發“房荒”一說。
背后的博弈
不過,盡管“房荒”并不可靠,但是它的出現依然值得關注。記者發現,在樓市波動期,“房荒”無論在北京,還是其他一線城市,都曾多次出現。但凡市場上供需雙方的博弈發生變化時,“房荒”一詞往往不脛而走。
今年6月份前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就曾熱炒“房荒”一詞,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當時眾多項目刮起惜售捂盤之風。
當時,許多項目以各種理由延遲開盤,采取分批領證分批推盤的方式放緩銷售進度,展開“饑餓營銷”!胺炕摹币徽f流行的結果是,三地樓價再沖新高,開發商賺得盆滿缽滿。
而這一次,“十一”黃金周過后,由于為期一年的稅費減免、利率七折等購房優惠政策可能即將到期,成交量出現大幅反彈,觀望情緒有所松動,供需關系又開始出現變化。在房價可能延續9月下探趨勢的當口,“房荒論”再度出現不難理解。
因此,在“房荒論”流行的背后,不難看出,近期開發商博弈力量正在走強,他們希望借助這一論調,以支撐房價在短時間內保持高位。
“在樓市成交量繼續下滑,預期不明朗的情形下,11月開盤的項目價格仍持續走高,這說明,開發商在當前采取了‘保價舍量’的策略來應對市場變化。”高珊分析。
而市場上的觀望人群一旦接觸此觀點,在“蓄水”以及放慢放盤速度的開發商推盤背景下,都可能陷入未來“無房可買”的恐慌之中。
“目前購房者已經似乎不再寄予‘調控’給他們帶來能接受的房價了。過去幾年似乎向他們證明,這種希望很渺茫!敝袕V信代理機構第二事業部總監陳清告訴記者,“大部分購房者雖有觀望情緒,但總體上還是‘能買就買’,這也給項目短期內看漲提供了理由!
因此,“在未來的波動期內,‘房荒’或許就會成為樓市的?土。”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