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資背景的房企在房地產市場內加速擴張的趨勢十分明顯,市場內對此也有著種種議論和看法,如認為國內房地產的“去市場化”會越來越明顯、消費者與開發商的矛盾會慢慢變成消費者和政府之間的矛盾等等。在“國家隊加速進場 房企新格局與新思維”的圓桌會議中,房地產商們紛紛表示,國家隊加速進場未改房地產業競爭格局。
國企說
央企搶地有三大背景
張玉良 上海綠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不少央企、國企今年以比較大的資金、比較高的價格拿地,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我覺得至少有三個背景。一是現在這些企業很有積極性,雖說是央企、國企,但他們的機制、觀念等都已經變了,而且發展的動力很足;二是今年國有大企業特別容易得到國家資金支持,而民營企業的資本量跟他們比不在同一個等級上;三是原來國資委說央企當中只有16家進入房地產業,但近兩年來部分央企,特別是傳統加工、生產制造企業的效益較差,出口又受影響,他們也會想著加大其他方面的投資。我覺得對此不能作誰對誰錯的簡單評價,在目前的樓市格局下,各類企業都應該按照自己的狀況在市場中給自己合理定位。
央企拿地不存在沖動
楊志光 招商局地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不管是央企還是民企,他們首先是一個企業,都是按照市場的規律運作。對我們來說,資金來源跟一般企業沒有什么區別。輿論認為我們取得這些資金容易一些,這是事實,確實有很多銀行對我們有偏愛,這可能是我們在市場的長期耕耘后已經有了穩健的基礎,也說明我們所從事的工作得到了認可。再說“地王”,地價高低僅僅是一個指標而已,現在土地都是公開招拍掛,價格不高就拿不到。而我們愿意出高價,還是基于對國家市場和行業前景的信心,不存在什么沖動的情況。
如何拿地取決于企業發展戰略
陳興漢 南京棲霞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我認為無論是民企、央企、地方國企、上市公司等,只要看到市場內的盈利空間,都會想盡辦法去進攻。同樣,無論拿不拿“地王”,每家企業都會根據自己的發展戰略作出判斷,你的錢多一點,你多拿土地也理所當然。此外,一塊地能夠成就一家企業,也能夠弄垮一家企業,有的企業可能就因為拿了塊“地王”卻處理得不好,一年的盈利都沒有了,甚至兩三年之內翻不了身。我覺得我們的企業還是要謹慎,最重要的是控制風險和“練內功”、把產品附加值提高。
民企說
央企、國企搶地沒什么大不了
范偉 復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最近一段時間央企曝光較多,我還在揣測是不是某些事情發生了變化。比如大家都知道,房地產業在國家政策中被明確表示成是一個重要的支柱產業,同時又是一個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行業。如果說,一些央企買了很貴的地,而政府政策總要保證這個行業的運行發展,那么覺得有必要的話,為了控制一下房價,讓他們虧損賣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當然,今年以來土地市場也逐漸升溫,說明對于這個行業,大家更有信心了。而對于非國有背景的我們,并沒有發生什么變化,央企、國企搶地對于民企來講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們只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個市場上獲得相應的份額。
開發商沒有控制房價
錢曉華 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我覺得央企、國企進入房地產市場,我們應該感到高興。國家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大家知道賺錢了,只有大的國民資產增值了我們國家才能發展,所以這是好事。而大家總是覺得房價不斷上漲是房地產企業的責任,但我認為根本不是這個原因,比如萬科、綠地那么大的企業,一年的市場占有率依然很低,不可能控制房價。倒是地方政府的運營模式影響著房價,比如地方政府賣地等是為了賺錢搞城市建設,而基礎設施建設做好了,房價當然會漲。房地產企業是做生意的,總歸希望地價便宜一點的。
房地產業協會說
各類房企可以協調發展
朱中一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房地產行業的“門檻”是一直有的,形成競爭也是好事,游戲規則是一致的就可以了。我覺得今后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基本格局肯定是以大企業為骨干,但中小企業也能在其中協調發展。目前我國房地產企業的集中度不高,行業的競爭度也不高,下一步要提高行業的競爭力,就必須要靠大企業。但是我們國家大、中、小企業也有各自的特點,有的地方、有的項目一定要讓大企業做可能成本很高,中小企業反而有他們的優勢,比如在一個小縣城開發房地產。至于高價飚地等問題,我認為作為地方政府,面對有限的土地資源,能把保障型住房的土地真正落實就可以了,其他方面則可以寬容一點,畢竟地方財政也是有限的。低端的有保障,中端的保證供應,高端的也有產品,這樣的樓市才是完整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