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什么不舉牌?
9月10日尖崗山地王拍賣現場,華僑城集團副總裁陳劍、招商地產副總經理朱文凱親攜團隊出戰,招華地產總經理馮暉為競拍舉牌人,不容對手思考便頻頻加價……觀摩席上的人們不禁感嘆:看來招華志在必得。
而金地、百仕達、中信就如看客,置身事外,競拍過程中始終未有舉牌。“3.8億元的競拍底價,一開拍樓面地價就達13532.76元/平方米,估計高出了他們的預期。”一位現場觀摩的開發商代表如此分析。
“并不是底價過高的問題,而是限于地塊的獨特性。其他開發商奪得后,開發難度大。”世聯地產集團副總經理朱敏分析,地塊只有2.34萬平方米,規模小,投資風險大,后期開發配套難成氣候,沒有成熟高端配套就難以與豪宅區相襯。
尖崗山地塊位于廣深高速出口,深圳綠色生態區控制線上,“六山二水”環抱的自然環境中,離深圳別墅聚集區招華曦城僅有800多米遠。業內人士認為,1.2容積率,是深圳近年少有的可供高端住宅建設用地。
“招華地產能夠承受如此高價,主要是基于現有曦城開發項目的支撐,‘地王’出現對項目、產品、價格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拉升。”朱敏告訴記者,不惜代價奪得地王背后,牽動著招華更多的利益鏈條——以小地塊撬動大地盤。
英聯不動產董事長郭建波認為,5.3億元奪得地王,對于招華來說是合理的等價交換:“18874元/平方米的樓面地價,加上建筑成本就達到21000元/平方米左右,以后完全可以買到3萬元以上,那么這邊的地價都到了18000元/平方米,旁邊房價還能低嗎?”
奪得地王,對曦城的利好顯而易見。相讓地王,是深三大開發商一開始的共識。
滬商緣何來深攪局?
沒想到,“攪局者”出現了。
本次競拍中,名不見經傳的上海城峰置業成為招華地產的唯一對手。
招華地產第一個舉牌叫價3.8億元,當拍賣師喊完“3.8億元第一次”“3.8億元第二次”并在大家都以為要一錘定音時,上海城峰置業舉牌了。之后,與招華緊咬27回合,以失敗告終。
“深圳的勢力格局已經劃分明確了,招商起家蛇口、華僑城成名南山華僑城、萬科布局坂田、金地擴版龍華。”朱敏透露,尖崗山已有招華曦城項目在深耕,參加競拍的開發商心中已有定局。“參加競拍的三大開發商更多是現場觀戰吸取經驗,看是否有機可乘,但不會攪局。”
事實上,被業內認為“不識相”的上海城峰置業,才是“地王”的真正推手。
當上海城峰置業第7次叫價4.55億元,招華地產直接“跳空”喊價至4.8億元,在陡增2500萬元的壓力下,城峰還沒有放棄,直追到5.3億元。
事后,業內猜測,招華是“地王”的最大受益者,這個神秘的上海競拍者或是招華特意邀請的“地托”,籍抬高地價借以炒作?但無緣故多花1.5億元來炒作自己,不合符企業“低入高出的逐利本性”。對此傳言,招華地產的相關負責人直接明確否認。
世聯朱敏認為,長三角開發商進軍珠三角房地產市場,只是企業正常的外擴行為,與深圳萬科、金地、招商、華僑城布局全國的意義一樣。“主要是深圳地產市場相對健康,上海企業如此看重尖崗山地塊,了解到該地塊的聚富氛圍已經被招華曦城營造起來,是打造別墅區的好料子,做好儲備而已。”
近期,被本土大鱷“圈地為王”的珠三角房地產格局頻受到滬商、京商的挑戰,業內人士分析,深圳、廣州各路諸侯早已劃分好勢力范圍,作為異地后來者,要搶下一個據點做橋頭堡,必須做好付出高昂代價的準備。
深圳純別墅區初現
即使來自上海的“過江龍”“不差錢”,緣何此時挺進深圳?
顯然,滬商在意的是這一發展機會。
“政府公布的3.8億元競拍底價,就明顯傳遞出信號,尖崗山未來將被有意規劃為深圳的別墅區。”一位在現場觀看競拍的媒體同行分析。
英聯不動產董事長郭建波也認為這次“地王”出身于鬧中取靜的生態居住區尖崗山,為其成為深圳別墅區增添底氣。
純別墅區招華曦城目前已經將尖崗山的別墅區氣質磨練成形,招華繼續發力奪得尖崗山“新地王”,成片開發有利于深圳別墅區的成長發展。“如果其他開發商拿到地塊,無法共享曦城的商業配套,對自身項目來說是致命傷。”朱敏分析,其他開發商拿地后銷售定價、配套建設還需看曦城臉色,不如順水推舟拱手相讓。
據悉,招華曦城斥資10余億元打造商業中心,包括山頂會所、社區中心、紅酒、海鮮主題餐飲、山地商業街區和國際標準酒店式公寓等,占地7萬平方米,致力“一次消費就是一次文化體驗之旅”,締造別墅區的生活方式,招華正在循序漸進。
據招華地產副總經理劉峰透露,尖崗山“地王”已經計劃納入為曦城六期。“曦城商業配套中心可以耗資10余億元,比‘地王’投入更大,表明招華是一心將曦城打造成深圳頂級別墅區。”
銀湖、華僑城、蛇口等,也分布不少別墅,但因為先天和后天的原因,都不夠純粹。深圳資深房地產觀察人士半求表示,招商地產、華僑城地產,深圳真正的別墅啟蒙均由他們完成,因此對于別墅的理解格外深刻,這是其戰勝強對手的重要原因。 “交給招華完成深圳別墅區的后續開發,是眾望所歸。”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