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房地產公司在國內掀起的“圈地”浪潮和資源類公司遠赴海外的“圈地”大潮(海外收購)一浪更勝一浪。該如何解讀產業資本紛紛加入對土地、礦產、能源等資源爭奪的現象?上市公司的這種“出手”給市場傳遞的是什么信號?市場又該如何解讀這個信號呢?
先看房地產公司。進入9月之后的房地產市場“圈地熱潮”著實燙煞人:在短短10天時間內,萬科、保利地產、中國綠城、SOHO中國等多家房企共斥資數百億元拿地。據統計,其中來自于上市公司的拿地資金達到了250億元左右。“今年上半年房地產銷售市場的回暖,導致政府推地熱情加大,而部分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等手段充裕了現金流,對于他們來說搶奪土地資源就成為一種選擇。”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再看上市公司的海外“圈地”戰。就在昨天,廣匯股份、兗州煤業紛紛公布了其海外收購事項的進展。而近期,中國企業海外收購資源的消息也是不絕于耳,涉及有色、煤炭、天然氣、鐵礦石等等資源。
顯然,上市公司在以自己的語言向投資者傳遞信息。
房地產企業傳遞出的信息是什么呢?“大企業有足夠的戰略計劃,雖然土地供應少,地荒的情況應該不會產生, 此類上市公司抗風險能力較好。而至于一些中小型開發企業則抗風險能力則略顯薄弱。”市場人士稱:“短期看,大型上市公司規模大,業績短期內要大幅上升難度大,而一些中小規模的地區龍頭房企則因業績基數小,階段內反而向上的空間較大。”
房地產企業的“圈地”戰并不會改變業內對其短期內的預期。“雖然今年下半年整體情況會較上半年有所下降,今年上半年樓市的回暖給諸多房企今年的業績有了一定支撐。”
至于資源類企業的海外“爭奪戰”則被業內賦予了更高的期許。“或許這意味著以前依靠低價出口資源的增長模式逐步被取代。”國金證券財富中心分析師張永鋒持這樣的觀點。
“資源的稀缺性是明顯不過的,從一系列的海外收購可以看出企業日益清楚對資源掌控的重要性,但其中要注意的是,如何將資源加以更好地利用以產生高附加值。”張永鋒認為,雖然有色金屬、煤炭行業等企業紛紛有向外收購的行為,但還要視具體資源而定。“例如更應該關注擁有高科技因素或者能產出高附加值的金屬,例如鉬,或者鋰之類含有新能源題材的有色金屬。”他表示,企業能否將資源加以最大效能利用,產生最大業績是能否支撐股價的最大體現,因此一些能夠帶來高附加值的金屬品種更值得關注,同時能夠擁有這種生產轉化能力的企業也會成為投資上較好的選擇。
“資源類公司是絕對可以看好的,問題是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由于目前相關個股在游資炒作下已經有一定漲幅,并不是建倉的最佳時機,此類個股的投資機會應該會在股價調整的時候出現。”張永鋒向記者表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