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樓市近期演繹的瘋狂成交行情讓人看不懂,一二手成交量雙雙走高。樓市究竟有多少投資客?記者近日對杭州的二手樓市進行了一個摸底,發現逢低買進、幾個月甚至一兩個月后便迅速賣出的短線投資客重現樓市。
“這類投資客有些是中介公司的專業經紀人即俗稱的樓市黃牛,有些是有著豐富投資經驗的溫臺客。去年底,房價處于最低谷時,有短線投資客大舉進倉。現在,這類房源已陸續出籠。”中原地產資深經紀人荊海燕表示。
一套房子一個半月掛價加37萬元
王女士從去年底開始為孩子就學尋找好的學區房,每逢周末必去看房。她在看保俶塔實驗學校學區房友誼新村的房子時,就遭遇了短線投資客。
這套友誼新村的房子,1990年交付,96.77平方米,三室兩廳一衛一廚一陽臺,6層的6樓。王女士今年4月份看中這套房子,當時掛價是15500元/平方米。王女士猶豫了一會兒,就被別人搶先下了手,成交價為15294元/平方米。
沒想到,這個先下手的人就是投資客。前兩天,王女士又接到了經紀人的電話,說這套房子重新又掛出了,只不過掛牌價上漲到19117.5元/平方米。
記者在房途網的歷史成交記錄中發現,這套房子確實是在4月23日成交的,148萬元的總價,也就是15294元/平方米,而現在的掛價185萬元,也就是19117.5元/平方米。1個半月時間,掛價上漲37萬元,漲幅達25%。
記者聯系到此房的經紀人譚小姐,她表示,這套房子是比較稀缺的,地段、朝向、戶型和學區都不錯。據她介紹,這套房子上個房東是公務員,這任房東也是位公務員,4月份買下后,今年6月就到中介掛牌,總價為185萬元。
“現在友誼新村的平均成交價也就在17000多元/平方米,雖然房子稀缺,但確實是掛高了。”譚小姐表示,房東底價在180萬元左右。“市場好,他也不急著賣。如果價格在175萬元左右,估計很快就有買家接手了。”
短期買進賣出房源增多
一個半月提價30多萬的畢竟是少數,但是趁著市場好,做短線操作的人還不是個案。記者從我愛我家、中原地產、盛世管家等中介門店了解到,自去年底起,短線投資客已開始活躍在杭州二手樓市。
中山花園的一套房子,26F/29F,121平方米,三室兩廳。由于中山花園附近人流量比較大,環境很雜,不太適合居住,所以交易價格相比周邊樓盤低了很多。今年1月初,買主以9800元/平方米的單價買進,加上各種稅費大概120萬元左右,不到兩個月時間,2月下旬,同一套房子,買主馬上轉手,總價127萬元。
西子花園,5F/27F,116平方米,2008年9月以107萬元的總價買進的,今年5月底,以122萬元的總價賣出,8個月時間凈到手6萬元。
“這樣短線操作的人對房產市場很熟悉,很多都是房產從業人員,對市場很靈敏,另外,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多。”中原地產的一位工作人員分析說。
“除了職業炒家,本打算自住的改善型用房的購房者,現在趁行情好了,再次轉手的情況也出現了。”我愛我家濱江店的置業顧問王小姐表示,有些客戶買房自住的,現在行情好,正好兼投資。“這些人本來在杭州就有房子的,可換可不換,現在轉手幾個月就有5萬~10萬的凈入賬,很多人還是很心動的。”
值得關注的是,短線投資客惜售的心理比較明顯。記者查看了手頭幾套短線投資客的例子,發現大部分房源轉手的掛牌價一般都高于市場實際成交價1000~2000元/平方米。“他們并不急于出售,覺得這撥上漲行情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現在賣不掉也無所謂。但對房價到底能漲多長時間也沒把握,所以現在還是要拿出來掛牌出售。”經紀人說。
外地客最為活躍
我愛我家資深經紀人王小姐介紹,去年底到現在,濱江區很多小區都出現外地投資客的身影。溫州、永康、麗水的客戶都有,他們都是2~3套房子一起買的。特別是去年底,一些溫州人專盯濱江一些次新房,尤其是江景房下手。“就在5月份,我們店還有一個永康人剛買下了房就來掛牌。”王小姐說。
一直做樓盤代理的置業顧問向先生表示,最近投資客賣房的情況確實很多,尤其是溫州投資客。市中心樓盤楓華府第,當初溫州人是一層層買的,先在市場行情好了,很多人都把房子掛出來轉手。“很多溫州人是2006年上半年買入的,當時也就11000多元/平方米,現在價格都在20000~22000元/平方米,利潤比較可觀了。”
接觸過不少溫臺投資客的經紀人謝小姐表示,眼下樓市的這股上漲行情跟人們擔憂通貨膨脹不無關系,而這股有點“虛”的行情究竟能持續多久很多人心里也沒數。
而不少人對短線客的重新活躍表示了擔憂。杭州雙贏營銷機構總經理章惠芳認為,房產交易稅費的降低使轉手的成本大為降低,雖然國家和地方各級地方政府出臺稅費減免政策的本意是為釋放剛性需求,但極具眼光的投資客卻在回暖的市場中捷足先登。她表示,短線投資客的活躍使樓市的投機風越來越厲害,并不斷推高房價,極易形成新一輪的泡沫。一位房企老總則擔憂地問,這樣的投機和投資需求去掉后,樓市到底還有多少剛需?他表示,市場需對這些非正常信號引起警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