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報紙,關于房地產的新聞必定和降價聯系在一起。在北京、深圳相繼傳出樓市降價風聲后,萬科上海也悄悄“調價”,已然證實的消息號稱“上海萬科的新盤實際平均下降了近20%”。同樣,等了一個月,綠地出陣。旗下41個城市的100多個項目全面降價,有的樓盤均價下調了4000元,降幅不低。而難得出現的幾個熱銷新聞,背后一定有著“降價”的身影支撐。
新盤“暗降”似乎要來得坦蕩些,畢竟沒有前期買入的業主心情需要考量,而一些在售新貨的舊盤卻降得藏著掖著欲說還羞。需要考量前期業主的接受程度是一個方面,抱著“降價丟人,以后怎么賣”想法的企業不在少數。
其實,開發商降價,純屬是企業自主經營行為,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眾所周知,自今年4月中旬新一輪房地產調控以來,市場快速降溫,尤其是成交量嚴重萎縮,5月份少數大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環比4月份出現七成降幅。面對這種嚴峻形勢,恐怕任何一家開發商,都不可能無動于衷。死撐著號稱“不差錢”的房企畢竟是少數。對大多數開發商而言,即使是有去年的樓市火爆銷售墊底,近半年的低迷成交,不可能沒有壓力。更何況,房地產業天生對資金不知饜足。
順勢而為。奉勸死磕不降價的開發商們,死磕的結果未必能夠如你所愿。即使你的產品再排他,在市場琳瑯豐富的多樣化前,相信買家極少做到非你不買。
幾次的調控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靈活機智把握市場動向的開發商是不諱言降價的。萬科方面就曾公開表示,將積極順應市場變化合理定價。倘若企業通過促銷不僅能夠回籠資金,還能占據戰略制高點,擴大市場占有率,又何樂而不為呢?更何況選擇促銷,不但能夠獲得買家的支持,贏得對市場調整的尊重,更能夠表明對調控政策的敬畏之情。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此輪的調控,更多的是源自于開發商的不知進退。去年12月開始的這輪調控直指高房價。今年初,溫家寶總理曾表示“本屆政府任期一定穩住房價”。但是,在“兩會”后開發商瘋狂上演的“高價搶地、高價開盤”,導致了民怨沖天,也直接觸動國務院4月17日出臺了“國十條”。關麗
參與互動(0) | 【編輯:位宇祥】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