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且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新政也快半個月了,期望雷聲大雨點也大的人有些失望。市場現實清楚地表明,除了短期套利的二手房放量和本來就相當靈敏的投機客拋盤以及少數缺乏經驗的開發商要應對或真或假的降價傳聞沖擊外,整個市場其實是相當地冷靜,不是價格低了,而是放量少了。你可以說是觀望,也可以說是僵持,總之,我們希望的開發商降價或者多套房屋的擁有者因為擔心房價進入下降通道而拋售房屋,釋放存量房的行為并沒有立馬出現。于是有些人難免揣測以往調控的老版本故事可能繼續上演,抱怨情緒也不免隨之而起。
這樣的擔心總是存在。總的來說,我們想要通過調控打壓房價,其動機和目的不容質疑。只要調控的力度合適,市場也總會有反應。但僅僅靠行政的手段,或者僅僅因為房價上漲到不能承受之重了,才重拳出擊,畢竟收效只是一時。房價雖然暫時遏制住了,但幾乎沒有人會懷疑中國城市化下房地產業的好日子還會繼續。在這樣的背景下,調控政策實際上是在和這一被反復強化的“市場真理”,和富裕階層對公共資源的集中占有欲望,和長期低利率下經濟人的必然的市場行為做對,難怪某些占了便宜愛賣乖、順風做了成功商人還想教我們經濟學理論和人生哲理的人會以他“被反復驗證的正確性”諷刺新政。
現在最缺的其實也最該理直氣壯的聲音就是要告訴那些鼓吹完全市場化解決中國住房問題的人,房地產市場從來就不該完全市場化。住房首先是一個民生課題,不是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游戲場;大家都賺錢的投資性也不宜被過分宣傳,總是有人通過這些游戲越來越富,占有越來越多的民生資源;如果市場天然有追求利潤,更愿意去滿足富裕階層需求的趨勢,那么政府就應天然是維護大多數人居住權的力量;開發商總是鼓吹說,只要政府建設好廉租房,其他問題市場會自然解決,而且繁榮也會不期而至。但目前意義上的廉租房更多是一種施舍,而不是權利的兌現。
在通貨膨脹的預期下,在低利率的促動下,在先富裕起來的人對不動產的追逐、收藏和占有潮流里,在總有人獲利、總有人覺得自己也能獲利的游戲中,我們總會周期性地遇到房地產的泡沫,也會周期性地擠出泡沫,但從長遠看,泡沫總是越積越大。擠泡沫這種事情其實吃力不討好,如果我們一開始就不允許自由市場拿大家的居住權當游戲籌碼,也不認可靠房地產繁榮堆積起來的GDP,問題其實就自然解決了。但歷史不允許假設,說到底,中國并不能靠蓋房子、把房子拆了重蓋取得世界強國地位,也不能靠高房價和少數人擁有大多數住房來實現社會和諧。
新政很有必要,而且必然會有效果,但沒有房地產市場向民生功能方面的大轉型的新理念,很難持續發揮功效。
□陳聯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