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剛剛結束,在一片高房價的討伐聲中,“地王”大戰再次登場。
3月15日,北京大望京地塊和亦莊地塊分別以27529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格、52.4億元的土地總價,刷新本市土地成交紀錄,成為新的“單價地王”和“總價地王”。但僅僅6個小時以后,“單價地王”就被下午競價的東升鄉薊門橋地塊奪走,該地塊的實際樓面價格超過30000元/平方米。據媒體報道,競得了三個“地王”的企業為中信集團和中國兵器裝備總公司旗下的房地產公司以及遠洋地產。
有網民認為,央企在當下非常敏感時期堅決拿地的行為,無疑成為民眾判斷未來房價的標尺,真如此,則意味著以“國十一條”為代表的調控房價的政策目標再次落空。而正是央企不計成本瘋狂拿地的行為和土地供應制度弊病,造就了房價地價的聯動效應的惡性循環,助漲了房地產業泡沫。
央企“不務正業”
署名“有多遠,走多遠”的博客文章指出,128家央企,大部分是不賺錢的。賺錢的也是靠壟斷。所以央企的心態很扭曲。所以央企在高房價成為眾矢之的的情況下,還敢滿不在乎地去不務正業,公開跟政府唱反調。
署名馬光遠的博客文章指出,目前國務院國資委旗下的128家企業,以房地產作為主業的只有16家,但涉足房地產投資的卻至少有80家。這意味著,相當一部分的央企并沒有專注于做強做大主業,卻將主要的精力放到了投資房地產上來,不務正業是不爭的事實。
文章指出,這些央企之所以熱衷于造“地王”,炒房地產,原因不外乎三點:其一,這些國字頭的企業依靠強大的勢力,更容易獲取信貸資源,在投資實業贏利微薄的情況下,他們將銀行的信貸資金轉向暴利的房地產;其二,這些央企主業的贏利狀況差強人意。2009年 ,128家 中央企業的利潤近8000億元,但如果從利潤的分布來看,差不多前40家央企的利潤占全部利潤的95%;前10家企業的利潤占到了全部利潤的75%以上,而排名靠前的央企,差不多都是壟斷企業。也就是說,盡管央企利潤總額龐大,但總體上看,除了壟斷企業之外,絕大多數央企的主業是不賺錢的,他們需要房地產這個暴利行業來粉飾利潤。以中建集團為例,房地產雖不是其主業,但利潤貢獻率達到了40%以上;其三,一些企業的巨大壟斷利潤并未上交,而是被企業留存,但留存的利潤并沒有用于發展主業,而是拿去投資利潤豐厚的房地產。
土地制度期待改革
署名王攀的博客文章指出,北京一天三個“地王”,仍舊成為焦點。三個“地王”的產生,讓我們再次看到了:一、土地招拍掛制度是如何瘋狂助推房價的;二、寡頭壟斷的土地供應制度才是高房價的根本癥結。目前,中國的土地供應制度是中國高房價的罪魁禍首。土地需求方是徹底市場化的房地產市場,供應方確是仍舊處于壟斷寡頭的土地供應。如果土地供應跟房地產一樣市場化,那么,招拍掛制度就不可能助推房價。
署名韓令國的博客文章指出,這一輪調控政策并沒有銀行的房貸限制配合,無法從根本上調控房地產市場,只是能保障房地產市場趨于穩定,確保房價不會大幅下跌而已,而地方政府正是利用這點,來協同國企、央企進行利益輸送。國有企業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權利和利益交換,就是央企制造地王的根本原因。
需要更嚴厲調控政策
署名“股海鵜鶘”的博客文章指出,換一個角度來看,新地王的產生,也將引起國家領導人的警覺,出臺更加嚴厲的房市調控措施。
署名“想到哪寫到哪”的文章認為,房價的漲始終跟不上地價的漲。只有當有一天把“遏制房價過快增長”改成“遏制地價過快增長”,可能還有點戲。
署名馬光遠的博客文章則建議,國家出臺專門的政策規范央企投資房地產的行為,除了16家專門的房地產企業之外,應該明確禁止其他企業投資房地產,已經投資的,應該通過劃轉或者拍賣的方式退出。作為共和國長子的中央企業,更應該立足于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建設,提升企業的技術含量和國際競爭力,而不是一窩蜂地去炒地皮。(記者 張松 整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