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版“勾地制”試點的第一幅土地,黃浦區外灘金融集聚帶8-1商業商務用地將成為全國新“地王”。近日,該地塊舉行正式的公開推介,黃浦區有關人士透露,該地塊估值90億元至100億人民幣。如果真有企業成功將其“勾”出,業內預計最終成交價會超過1997年湖南長沙92億元天價拍出的新河三角洲地塊。(《上海證券報》11月17日)
不用說,近一段時期以來包括上海在內的國內城市天價“地王”的頻現,以及因此而生的房價瘋漲的事實已經證明,“地王”的屢屢出現無疑已經是一個讓地方政府“笑”,同時又讓工薪群體買房人“哭”的社會現象。上述的上海版“勾地制”試點,以及其與地價所有的關系,不能不令人覺得這是一種相當危險的權力行為。
首先說說勾地與地價的影響關系。所謂勾地,是指香港在1998年面臨金融危機沖擊時,為保證土地不流拍、不賤賣而推出的一項制度。具體是指由土地管理部門先公布“勾地”表,發展商如有相中的地,即可向政府提出申請,申請人必須為購買土地開出最低價并繳納5%保證金,而后如果申請人出價符合政府按公開市場價格所作評估,該幅土地便會以公開招標或拍賣形式出售。顯而易見,當時香港推出此舉的目的是為了托住地價。
而與香港當時推出勾地制的情況不同,當前內地不僅不存在類似香港當時所面臨的土地流拍或賤賣可能,相反卻有天價地王不斷涌出。在此條件下,上海有關政府部門引入“勾地制”并進行試點,想穩定上海已有“地王”所創出的土地天價,無疑是一種托市行為。而這樣的托市行為,將可能進一步吹大上海與其它城市本已膨脹的房價泡沫。
其次,就行政管理取向來講,行政管理機關的所有制度設計與安排,都應該、并必須要以公眾利益最大化為追求目標。然若以此對照,這次上海有關部門在地王頻出的情況下推出“勾地制”,十有八九會在上海再一次創造出新的“地王”,并形成新一輪的房價上漲。而一旦出現這樣的結果,雖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也因此創新高,可這對面對高房價已叫苦不迭的工薪群體又意味著什么?讓人忍不住想問的是,這樣的“勾地制”試點,其所要追求的到底是誰的利益?起碼,這樣的“勾地制”試點,不符合公眾福利最大化的行政取向。(周義興)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