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地王橫空出世,預示著未來的房價走勢只會越來越高。制造地王的招拍掛機制保障了開發商拿地游戲中的公平,卻也因此抬高購房門檻而給買房人制造了新的不公。一定意義上講,它似乎足夠公平,卻不盡合理。
已走過5年的土地招拍掛制度到了反思的時候。事實證明,信馬由韁不是什么好事,那么,誰來給它套上一根韁繩?
今天的地王,明天的樓王
南京河西的地王紀錄就像翻牌子一樣輕易被刷新——7月,天正置業將4447元/平米的歷史樓面價位一舉拉過7000元關口;8月,蘇寧環球旗下子公司將新地王樓面價推至7142元/平米;9月,初入南京的保利地產,再將樓面價沖高到7553元/平米;10月20日,金基通產置業豪賭之下,8212元/平米的單價地王應運而生。
同是10月20日,保利地產再度出手,瞄準棲霞區馬群大莊6號21萬多平米的地塊,創下城東地王紀錄,樓面價高達6956元/平米。讓人驚詫的還有,被公認為南京樓市谷底的江北,其花卉大道一幅容積率小于1的地塊,成交樓面價居然漲到了4231元/平米,這讓不少業內人士驚呼江北房價過萬不再是夢。
在地價是否推高房價的爭議中,我們認為,低地價不一定意味著低房價,但高地價一定意味著高房價。盡管昂貴的地價成本增加了開發商的風險,但只要內外環境尚未危及它的生存,哪怕再高的地價都會被作為成本計入房價,最后統統由購房者買單。
招拍掛規則,應該受限
2004年8月31日我國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力行招拍掛制度前,協議出讓使其難以擺脫人為控制和暗箱操作之嫌,因此備受詬病。
市場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手段,招拍掛則是市場的一種手段,實踐也早已證明它的有效。但是,隨著樓市在一線、二線城市天馬行空式地突進,地價在“上不封頂”的招拍掛軌道上漸行漸遠。
已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政府加大土地供給,可以平抑地價的瘋漲。然而實踐中,即使下半年以來南京市國土部門明顯加大了推地的頻率和力度,但這和開發商尤其是央企巨頭們的胃口相比,仍只是杯水車薪——寄望于從供求關系上調控地價就變得不夠靠譜。
事實上,早在3年前的“2006中國地交會江蘇地區主題論壇”上,時任南京市土地儲備中心主任的馮昌中就提出“價高者得不應是唯一的方式”,如對經濟適用房、中低價商品房,采取限價倒拍賣做法;對特定歷史文化區域需要強調建筑風格品位的,采用帶方案掛牌;在房價上漲過快時,對競爭激烈的地塊,則采用最接近中價者得的辦法等。馮昌中所言“價中者得”,不失為一項科學的制度設計。遺憾的是,一直未見實驗。
時下,反思招拍掛弊端,業已引起諸多有識者關注。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城市發展研究院房地產研究所所長胡志剛認為,政府在定地價時,應考慮到這個地區房地產的走向和供需,并倒推該地區的房價應該在一個怎么樣的位置,從而定出出讓土地的價格。《財經》雜志也在今年第15期《樓市:泡沫蓄勢》一文結尾指出:改善土地供應方式與“招拍掛”規則,從制度上規避“地王”現象推高房價上漲的預期。
(江南時報 吳紀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