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同時公布了兩份針對當前土地市場的報告。報告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國土地市場招拍掛出讓價款總額為3499.09億元,同比減少16.2%,而平均價格則下跌了28.4%。而且,全國105個監測城市的平均地價水平依然處于下行通道,同比下降了0.88%。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今年3月份以來,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已經連續4個月環比上漲。(《第一財經日報》7月14日)
地價和房價是什么關系?打一個既形象又膾炙人口的比方,地價好比是國際原油價格,而房價則好比是國內成品油價格,我們早就習慣和看穿了國內成品油價的跟漲不跟跌。地價大跌,房價卻巋然不動也是這么回事,犯不著大驚小怪。現在的問題是,房地產并不像石油行業一樣是壟斷行業,房價對地價跟漲不跟跌是怎樣煉成的呢?
從房產商的口中,我們從前得到的是這樣的信息:地價是房價的最主要組成部分,房價下不去,是因為地價下不來。現在,我們終于知道我們過去是被房產商們忽悠了,地價雖然是房價的一個大頭,但真正左右房價的,并不是地價本身,而是房產商們愿不愿意降低。換句話說,在許多時候,地價只是充當了高房價的冒死鬼,被開發商給利用了。就好像我們的石油巨頭們過去總在說國內油價要與國際油價接軌,所以油價持續大幅上漲,現在當國內油價已經超過美國的時候,他們就全成了啞巴。個中原因,人們其實心知肚明。
也許有人會說,地價和房價是有間隔期的,間隔期就是商品房的建設周期。因為土地因素作為房價成本中重要的一環,歷來與房價互為因果,開發商買地價格上漲,未來開發出來的房子多半漲價;而房價上漲的預期一旦形成,也會刺激開發商爭搶土地,進而推動土地價格上漲。現在問題就出來了,房價在去年達到頂峰,國家開始有意識地下調地價的時候,按理說房價會形成下跌的預期,可事實是,房價在經歷了短暫的徘徊后,又進入了另一個上漲期(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已經連續4個月環比上漲)。
地價的持續下跌沒能催生房價將下跌的預期效果,而是產生相反的作用,這當然不是地價下跌所能夠解釋的。那么,房價背后的操盤手到底是誰呢?如果我們的記性不是太壞的話,很容易聯想到去年底房價預期走低時候的地方政府態度,各地不是想方設法讓房價回歸理性,而是打著擴大內需,擺脫金融危機的借口實施“救市”,比如購房入戶,降低購房首付及稅率等等,而現在呢,房價又起來了,他們又都開始“沉默是金”。房價是比石油更加關乎民生的問題,商品房定價體系不建立,價格組成不透明,房價問題必將激發遠比油價強烈得多的爭論甚至社會問題,地方政府房價“能漲不能跌”的心理定位不解除,地價跌得再多,也是在向開發商讓利,而無法讓老百姓受益。 (徐光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