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投下一枚石子,就能激起巨浪,那說明在平靜的水面之下,早已積聚了相當的能量。
廣州市住房公積金新政尚未正式公布,便激起浪花朵朵。對于限制提取的新規定,市民表現出了強烈的抵觸情緒——既然是我的錢,只要我用來買房,你就應該允許我自由使用,為何總要受限?在媒體的持續關注下,事件的影響,以至公積金管理中心不得不出面解釋和澄清,并罕見地披露了總體的收支情況。
孰料,當長期“密閉”的公積金使用情況,初露一點點的透明度,便被市民抓住了破綻——管理中心每年從增值收益中,扣除超過2000萬元的管理費,而其僅有72個編制,人均費用超過27萬元。(6月17日《羊城晚報》)——這么多的錢是如何被花掉的?
有偉人說,“世界上的事最怕認真二字”,我看對于個別政府部門,可以更改兩個字:“世界上的事最怕透明二字”。因為公民想認真,至少要了解情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兩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想認真也無從下手。所以,透明是認真的前提。而個別政府部門所以害怕透明,無非是有些東西不好拿到臺面上來。
按理,對于公積金的使用規定,規范、嚴格一些沒有什么不好。公積金總額是有限的,如果提取和貸款過于隨意,很可能造成資金的短缺、使用的不公以及利益的不均。可問題是,規范嚴格并不等于隨意限制,采取任何的限制措施,必須要有充足的事實理由。
眾所周知,住房公積金的存款利息非常低,這是一筆數額巨大的低成本資金,所以從理論上來說,無論是市民還是管理方,都有“多用這筆錢”的動機。在收支不透明的情況下,公積金管理中心出臺的種種限制措施,自然會引發市民的“合理懷疑”。
比如,廣州市擬要求提取公積金必須留存6個月的余額,其依據無非是有資金短缺的壓力——可是,如果你不公開公積金的詳細收支賬目,那又如何讓市民相信你的說法呢?于是,市民便產生了“合理懷疑”:公積金是否存在挪用和損失現象,所以要限制提取,以免問題暴露?更多地留存公積金,是否是為了獲取更高的投資收益,為小群體和個人獲取更多的利益?
所以,從根本上說,廣州市住房公積金新政引發的巨大爭議,其源頭并不是限制使用問題,而是缺乏透明度帶來的公民信任危機。這樣的危機在其他領域,比如巨額的房屋維修基金的使用等等,也普遍地存在著。想消除信任危機,惟有實行“陽光政策”,把公積金的詳細收支情況向市民公開,并接受各方的公開監督——民不再疑,新政則如順水行舟,不需推動亦可暢行!(張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