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的通知》,同時公布了發改委《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其中,“開征物業稅”再次納入。 中新社發 吳芒子 攝
近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的通知》,同時公布了發改委《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其中,“開征物業稅”再次納入。《意見》明確提出,今年研究開征物業稅,該項工作將由財政部、國稅總局、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共同負責。
開征物業稅的問題并非現在才提及。近年來,國務院每年轉發的文件均提到物業稅。今年4月發布的《房地產藍皮書》就建議,開征房地資產持有稅(即物業稅),減少流轉環節稅費,促進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再往前追溯,早在2007年樓市非理性上漲之時,時任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的朱中一在博鰲房地產論壇上就提出過推進物業稅出臺的建議。
我們看到,為了促進樓市回暖,房產流轉環節稅費已經大幅降低。開征物業稅,減少流轉環節稅費,通過稅收杠桿,遏制富人、投機者惡意炒房,促進房價理性回歸,其初衷無疑是好的。但是物業稅如何收,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國外開征物業稅與我們的住房消費背景并不一樣。據介紹,在國外,征收物業稅是在較少有新開樓盤的情況下,保證房地產稅收的一種政策。也就是說,國外征收物業稅的目的與調控樓市沒有直接關聯。再看看我們的情況,盡管此前樓市低迷,房地產項目開工密集的勢頭有所減弱,但是,從總體上講,新開樓盤數量并不少。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達1.6億平方米,房產稅收來源并沒有問題。
何況,當下百姓的住房消費負擔并不輕。如果此時開征物業稅,除了給國家增加稅收,遏制投機炒房以外,客觀上也會增加普通百姓的住房稅費負擔。再說,炒房人做的畢竟是投機買賣,他們持有住房的時間不會太長,不僅收不了他們多少稅收,這些物業稅成本最后還是會轉嫁到普通消費者頭上。
從法律層面看,我國住宅土地出讓的使用期限是70年,住房并非公民完全意義上的不動產。物業稅與當前收取的土地出讓金屬于重復收稅。如果征收物業稅,就要改革土地出讓金制度。正如有房產律師所言,“如果按照國外的方法去征收物業稅,就會出現通過降低土地出讓金的方式降低業主購買商品房的成本,增加業主對房產的持有成本的結果。”這個結果顯然不理想。
如果幾部委研究論證的結果是物業稅非收不可,那么,物業稅如何征收,也需要平衡多方利益。盡管今年4月公布的《房地產藍皮書》建議,國家認定的標準以下的自住房減免持有稅,以鼓勵自住性購房需求,但是我國目前還沒有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如何界定自住性購房,還存在一定困難。有關方面在開征物業稅之前,應該先理清多種住房消費關系。綜合考慮豪華住宅與普通住宅的區別、個人自住房與個人多處房產、家庭實際人口與家庭人均住房面積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考慮部分免稅情形,既要避免有人鉆空子,架空物業稅,更要精確制導,防止增加普通百姓經濟負擔。
而且,筆者以為,在當前的住房消費語境下,有關部門急于要做的不是開征物業稅,而是思考如何引導降低地價與房地產稅費,降低房產開發成本,引導開發商還原房價成本,促進樓市健康發展。開征物業稅的時間表應該適當靠后。(胡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