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電視劇《蝸居》的熱播,讓這個關于都市白領生存的寫實記錄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同時,也喚醒了80后青年一代關于理財置業的集體焦慮。白領們光鮮的工作與收入背后,是壓得人喘不過氣的住房、結婚、育子等問題。有沒有什么好的理財規劃讓我們變“蝸居”為“安居”呢?記者就此問題專門走訪了相關的金融機構。
強制投資減少浪費
日前,記者在我市白領密集的高新區采訪時發現,多位處于準備置業安家、還房貸狀態的白領人群現實生活并不會比《蝸居》輕松多少。這個現實版的蝸居族年齡段大多處于25~35歲,他們在收支、理財需求上都有著很多相似點,并且大部分家庭的財務自由度不高,最大的消費都不約而同的集中在房子上。
wind小姐從事和時尚相關的工作。采訪中,她對記者無奈地說到:“錢花得太快了!今天50元,明天100元,也不知道是怎么花出去的”。去年年底,wind小姐在我市南郊某樓盤首付了一套小戶型房子,每月的貸款由wind小姐自己負擔。“我每月的收入也就3000元左右,房貸要還1500元,壓力很大啊!”平時,wind小姐還要和身邊的姐妹吃飯、購物、娛樂……每到月末,她的生活就變的拮據起來了。
民生銀行西安分行財富管理部理財師李莉談到:像wind小姐這樣的年輕人一般都沒有什么儲蓄,但對財富的增值卻有較高的要求。為了強制投資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建議他們使用定期定額的基金投資方式。基金定期定額投資融合了定期存款“零存整取”的觀念,并且還有專家理財、免除自己選股的煩惱。這種兼具儲蓄、理財的投資方式,相當適合年輕、剛入社會的上班族。“另外,通過基金定投積攢一定資金后,可用做購買房子的首付款。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采用公積金貸款的方式,可以享受利率優惠。同時建議職場新人善用信用卡,利用好免息分期付款的功能,按期還款,為貸款積累良好的信用記錄。”李莉補充到。
加強現金管理是關鍵
“心儀的房子是買到了,但我以后都不能再買那些漂亮的衣服了!”26歲的張小姐無奈的跟記者開起了玩笑。今年年初,張小姐和老公丁先生在北關某小區按揭了一套90平米的新房,在付了30%的首付款后,小兩口還要月供2000多元的房貸。張小姐月收入1600元左右,丁先生月收入在3500元。兩人基本上不會在家做飯,偶爾再跟朋友吃個飯,每個月的飯錢就要1500元,交通費兩個人150元已經是很省了,再扣除每個月要還親戚的錢,也就剩下500元用來購物和娛樂了。這是我市一對月入5000元左右的年輕夫婦現實版的“蝸居”。
“一般來說,在支付首付款后,購房還貸支出通常以月收入的50%—55%為上限(確保滿足日常生活支出底線),還款能力強的可以適當提高房屋總價,降低首付款比例;月收入兩千元以下收入者,建議購房貸款額度越小越好。”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私人銀行運營團隊李漪對記者介紹到。同樣,按照貸款和家庭收入的分配比計算,如果要在供房的前提下生活得稍微富足一點,則貸款比例不能超過家庭收入的30%為宜。
針對已成家立業的人群,民生銀行西安分行財富管理部理財師李莉建議:雖然夫妻雙方收入有所增加,但是之前的家庭儲蓄全部變成房子的首付,每月還需要償還住房貸款。這一人群加強現金管理,把家庭的一部分備用資金投資貨幣型基金,在不影響流動性的基礎上增加收益;對于每月節余用定期定額投資的方式投資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同時,根據家庭自身情況選取等額本息還款或等額本金還款。等額本息還款每月還相同的數額,每月承擔相同的款項方便安排收支。針對收入處于穩定狀態的家庭,使用等額本金還款,開始時每月負擔比等額本息要重。在貸款總額比較大的情況下,相差可能達千元。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還款負擔逐漸減輕。對于大多數年輕人家庭來說,等額本息還款是較合適的還款方式。
房貸理財急需關注
在近日的采訪中,受訪的白領家庭大多數每個月都承擔著償還房屋貸款的壓力,而在這些白領中,有接近半數的家庭,每月的房貸占據了全部收入的1/3及以上。記者通過和銀行相關理財專家的交流了解到,時下,房貸理財觀念還沒有引起大多數人們的足夠重視,很多人仍是簡單地將房貸理解為“借”與“還”的方式。其實,房屋貸款有很大的理財空間。
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私人銀行財富經理高文介紹到:現如今,市面上房貸種類名目繁多,如果青年人選擇按揭購房,最重要的是選擇合適自己的貸款方式。若辦理按揭住房貸款,一般首次申請購買住房,可以根據個人收入等各方面條件享受人行基準利率下浮20%—30%的利率優惠。具體申請手續各個銀行都有相關要求;另外,不同銀行的房貸產品不盡相同,甚至同一家銀行在不同時期內也會有不同的產品推出。如果新產品更劃算,可以通過轉按揭實現不同產品間的轉換;由于公積金貸款含政策性補貼的成分,利率要比商業貸款低,且很少有波動。因此,能使用公積金貸款比商業貸款更劃算。除了在選房、買房、貸款時作出正確選擇外,更需要一個樂觀的心態看待房子。在家庭經濟情況還未達到相應基準的情況下,在買房夢想與現實有落差時,租房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記者 靳晶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