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房的時候根本沒考慮過土地使用年限的問題,簽合同時一看才發現,這塊地2074年到期,也就是說我明年入住時只剩63年了。”梁先生算了一下,200萬元的房款平均到70年中,每年折合兩萬多,少了7年相當于賠掉20萬元,“實在是虧大了。”
由于房屋所有權證上并未標明土地使用年限,很多購房者想當然地認為,只要是住宅立項,便是70年“產權”,商業立項,則是40年、50年“產權”。
“多少年產權這個說法有很大的誤區”,北京房地產學會會員、嘉潤道和律師事務所王穎律師表示,“房屋所有權是沒有年限的,而土地使用年限根據土地性質不同長短不一。法理上,房屋是土地的從屬物,土地使用到期后沒有續展的話,房屋所有權也不復存在。”
此外,即使是剛交工的新房,購房者也很難得到完整的所有權年限。因為土地使用年限從開發商拿到土地使用證的時候算起。據了解,從拿到土地證到最后取得預售許可證,需要兩三年的時間。而如果遇到拆遷困難造成停滯或購買后期項目的話,五年八年都很正常。而從預售到業主真正入住,往往又需要一兩年的時間。記者調查多個住宅項目發現,購房者可享用的土地使用年限最長67年,平均只有65年,也就是縮水5年。按照梁先生的算法,200萬的房子到手就賠掉14萬元。
不過相對于商業立項的酒店式公寓來說,住宅項目還是比較“靠譜”的,后者的使用年限“水分”更大。如陶然亭一瓶蘭亭40年使用年限只剩28年,崇文門自由季50年使用期還有42年等。
業內人士表示,使用年限大幅縮水除了開發商囤地的因素外,大部分是拆遷、合同糾紛等原因,還有一些爛尾樓盤經過清算、拍賣、報批等程序重新入市,自然耽誤了很多年頭。
“土地使用年限到期后如何處置從屬房產,目前物權法只提出了補償原則,沒有具體的法律文件。但并不說明年限長短沒有意義”,王穎說,“當你失去了房屋所有權,意味著政府隨時可以收回房產。”
根據規定,《土地使用證》等五證需放置在售樓處顯著位置,購房者可以很方便地查詢土地使用年限。此外,購房合同的第一條便對使用年限進行了說明。業內人士提醒購房者,看到“價廉物美”的項目,應將年限損失折算進行考量,不要急于“撿便宜”買了縮水的樓盤。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