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理性消費和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理性發展,是相互作用的關系,非理性消費會助推房價上漲;而理性的消費則來自對市場穩定的預期
小李兩口子來北京十幾年了,在地下室結婚,在出租房生孩子,始終沒買房。在同齡人不斷小房換大宅,裝修、家具升級換代的同時,他倆積極投資理財,直到前年才用收益所得首付,買了一套稱心如意的房子。未動老人積蓄,未影響日常消費,買房并沒有成為這個家庭的大負擔。小李自詡是理性的住房消費者。
這種理性很難得。
近年來房價幾漲幾落,特別是去年以來一路飆升,屢屢沖破人們心理底線,被譽為“非理性上漲”。推助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就是購房者的非理性消費。
非理性消費,首先體現為購房時不量力而行,相互攀比。數據顯示,目前改善性需求已成為購房的中堅力量。但許多“改善”著實“不善”——在北京、上海等寸土寸金之地,不乏住200平方米以上住宅的三口、兩口之家;而湯臣一品等天價豪宅,更是迎合了“只買貴不買對”的畸形消費心理。
我們的房子小嗎?資料顯示:我國城市人均住宅面積達到30多平方米,是香港的4倍、日本的2倍。當我們以大宅為美、為榮,并為此疲憊不堪時,在近鄰日本,精致適用的小戶型比比皆是;遠方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立法規定個人居住面積的“上限”,人家說:土地資源不可再生,誰都無權超額消費……力所不及也要住“大宅”,不僅節衣縮食苦了自己,也抬高房價連累他人、消耗資源愧對后人。
據統計,我國城鎮88%左右的居民已擁有自己的住房,遠高于發達國家個人住房擁有率。大量沒有支付能力的人買房,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房價的“非理性上漲”。特別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畢業后不愿租房而要求“一步到位”,傾盡父母畢生積蓄給自己買房。置業心切可察,舐犢之情堪憐——可透過這些現象,是否該對“斯土斯有財”的傳統文化進行反思,對我們迥異于西方青年人的、經濟上遲遲不肯獨立的現象進行反省呢?
非理性消費,還體現為購房不審時度勢,隨波盲從!百I漲不買落”的消費心理經常推助房價:年初,人們害怕房價進一步上漲,“像買大白菜一樣排隊買房”;如今,國家強力出臺調控樓市政策后,市場又彌漫觀望氣氛,等待房價進一步下跌。事實上,買在“峰頂”、“谷底”的都只是極少一部分人,成交量的起落必然會影響房價走勢。買賣當自謀——既判斷政策走勢,也看自身的經濟實力和需求迫切度,盲從不可取。
當然,老百姓的理性消費和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理性發展,是相互作用的關系。如果房地產市場亂象叢生,房價上躥下跳,政策又總是打蛇不到“三寸”,你我焉能坐懷不亂?理性消費來自穩定的預期:只有金融、財稅、法律等“限制手段”到位,才不會有錢沒錢都敢肆意消費豪宅;只有社保、就業條件持續改善,才不會指望通過投資房產搞定“養老”;只有保障房、廉租房供應充足,才不會有啃老族硬著頭皮買房子;只有小戶型設計得更加合理,人們才樂得“蝸居”…… (曲哲涵)
參與互動(0) | 【編輯:位宇祥】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