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各地土地市場供應持續低迷,新房市場全面降溫。連一向趾高氣揚的標桿房企因融資困難也感知“狼真的來了”。
新房成交量處在相對高位的京、杭兩地也出現大幅下降,環比跌幅超過六成。至此,一線城市的成交量全面跌至2009年以來的周成交最低水平;而二線城市除杭州外,目前的成交量約為2009年均值的八成,即下跌了二成左右。
中原本周全國12個被監測城市的土地市場數據顯示:宅地總供應量僅85公頃,比全國供地計劃出臺以來的周平均(169公頃)縮減50%。其中成交231公頃,較今年以來的周平均(185公頃)上升24%。上周共有28幅宅地出讓,其中4幅流標,包括北京1幅、重慶2幅、長春1幅,流標率達14%。溢價率方面,上海有4幅地塊以43%的高溢價率成交。幾乎所有熱點城市土地市場均遇冷,甚至昔日“地王”旁的熱點地塊其樓面地價也有不少回落。
全國9個重點城市新房市場數據,住宅成交量除京、杭兩地外,其他城市同上周低位相比基本保持穩定,未進一步大幅下滑,但均呈現低位徘徊之勢。上周處于高位的京、杭兩地,成交量環比出現六成下降。一線城市的成交量中,北京繼滬、穗、深三市下跌后,上周也跌至1000套左右,為2009年以來周成交最低水平(除春節所在周);而二線城市目前情況尚優于一線城市,約為2009年周平均成交量八成。原因一方面是一線城市投資需求更多,對政策調控較為敏感;另一方面作為“房價上漲過快城市”的北京出臺的細則較《國十條》更嚴厲,因此購房者對其價格下調預期更高,觀望氣氛也就更重。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住房市場價格上仍未大幅降價,但京、滬兩地非中心區樓盤價格已有小幅松動跡象,涉及的開發商包括有龍湖、遠洋、富力、金地等知名房企。
業內人士分析,內地房企一旦融資受限,勢必影響銷售市場,各房企后續發展策略亦將面臨重新部署,而價格調整可能是最早考慮的策略。在前期一系列樓市調控政策的基礎上,上周國務院突然推出針對疏導民間資本投向的“新36條”政策,是再次間接抑制樓市投機及投資需求之舉。“新36條”目標若能完全實現,中長期樓市更難以樂觀。從地方細則來看,上海風傳的“保有稅”亦有山雨欲來之勢,因而加重樓市觀望情緒,買賣雙方陷入深度僵持。(記者胡毅)
參與互動(0) | 【編輯:林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