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3年的股權激勵計劃,萬科以“二次終止”來宣告結束。這一并不圓滿的激勵結果看似“失敗”,卻也是激勵條件之嚴格的寫照。如果上市公司的激勵計劃都以圓滿收場,投資者倒要注意激勵計劃成功背后的“輕而易舉”了,一些注水的激勵案例并不鮮見。
股價低成障礙
自2006年5月開始實施股權激勵以來,萬科僅2006年度的激勵計劃得以在2008年9月完成實施,而2007年度和2008年度均夭折。2008年度因為業績欠佳不達標,激勵被迫終止。2007年度盡管業績表現很“努力”,但由于股價不“爭氣”,該年度的激勵計劃在“擱置”兩年后還是無奈終止。
2010年1月5日,萬科在公告中稱,將通過信托機構在二級市場拋售此前用于2007年度股權激勵的4655.17萬股。
按照激勵計劃的授予條件,在萬科自身的業績考核達標后,2007年度激勵計劃持有的限制性股票應達成:2008年、2009年每日收盤價向后復權年均價格均超過2007年33.66元的A股每日收盤價年均價。
然而,由于2008年、2009年對應的上述股價均低于2007年,萬科的經理人團隊只好與2007年度數千萬股的激勵股票失之交臂。此次激勵無果無疑也有2007年大牛市的“來勢洶洶”的推波助瀾。
作為房地產企業的標桿,萬科的股權激勵計劃在眾多上市公司中也是把參考的標尺。在業績考核和股價考核的“雙重把關”下,萬科的股權激勵方案最終實施率僅為1/3,激勵對象要拿股并不容易。
實際上,大多數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在對“業績”問責時并未對“股價”提出要求。只要業績達標了,個人績效考核合格,就能摘取勝利的果實了。
對于萬科而言,股價下降是股權激勵實施的攔路虎,但對股價沒有要求的股權激勵計劃則是“利好”,隨著后者激勵期間的高送轉,當初的行權價格也被攤得較低,高管等激勵對象行權的概率也大大提高了。
多次實現的業績算激勵?
僅業績考核而言,大部分股權激勵計劃的方案都沒有萬科的“嚴格篩選”。
同樣是以凈資產收益率和凈利潤增長率為考核指標,同樣是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孰低者為指標,同樣是以凈利潤增加額為基數計提激勵基金,均通過激勵基金實施股票激勵的萬科和撫順特鋼在門檻上各有高低。
萬科要求年凈利潤增長率超過15%,全面攤薄的年凈資產收益率超過12%。此外,萬科的增長考核剔除“取巧”,體現主業的“純粹”,以定向增發方式購買資產,新增資產對當年凈利潤的貢獻超過10%時,業績考核將剔除此影響,新增資產對應的凈利潤數額將從凈利潤和凈資產中扣除。
而撫順特鋼在2009年8月的激勵草案修訂版中的業績考核要求為,年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10%,年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2.2%,年主營業務利潤占利潤總額不低于70%。
乍看,撫順特鋼對主營業務的重視還較高,多了一個條件。但實際上,撫順特鋼2006-2008年的主營業務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重分別為80.8%、102%、95.72%,遠遠超過了70%的激勵考核指標。
除凈資產收益率的門檻稍高外,最近三年撫順特鋼的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25.97%、51.99%、46.48%,遠遠超過了激勵指標的10%。2006-2008年,該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為1.01%、1.51%、2.16%。
或許是看到了激勵草案的“難度”不高,撫順特鋼經過了修訂后的股權激勵草案雖然獲得2009年9月的股東大會通過,但關于股權激勵計劃方式、期限及授予條件等細節內容卻并未獲得股東大會的通過,董事會最終也未能獲得授權辦理相關的激勵計劃。
考核指標粗放或易達標
值得注意的是,萬科股權激勵的是龐大的經理人隊伍,激勵對象覆蓋高級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由總裁提名的業務骨干和卓越貢獻人員,而撫順特鋼僅面向16名董事、高管人員,其中10名為董事。不知僅對高管激勵是否就能讓公司業績蒸蒸日上。
中創信測的股權激勵草案則較為簡單。該公司2008年10月推出股權激勵方案,以1100萬份的股票期權對5名董事高管及88名業務骨干進行激勵,其中70%授予業務骨干。
不同于萬科及撫順特鋼,中創信測的股票期權激勵以營業收入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為考核指標,而且凈利潤增長率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依據,“簡單粗獷”可見一般。
中創信測的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分三次行權,稱對2008-2010年業績指標進行考核,第一個行權期為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10%,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30%,2009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10%,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30%,2010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10%,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30%。
對于營業收入和非經常性損益的“要求”不夠細致,或許中創信測也為將來激勵人員在業績達標時成功獲股預留了空間,避免激勵計劃“泡湯”。
不過,中創信測2009年前三季度略增9.09%的主營收入和下滑7.82%的凈利潤要達到上述指標有所難度。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