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晨報報道,活躍在深圳樓市的溫州炒房團,看得見卻很難摸著,一如傳說中“低調”、“悶聲發財”。幾經周折,在龍崗一經濟型酒店餐廳里,記者終于見到了來自溫州蒼南的炒房客馬莉(化名)。來深圳1個多月,馬莉在3個樓盤出手12套,投資約2000萬元。
賣表賺到第一桶金
小卷長發,一身李寧運動服,50歲的馬莉顯得很平常,只是左手上兩顆碩大的鉆戒略微顯露了其富足的狀況。
10年前,馬莉涉足炒房之前還在小攤上批發電子表。“你們小時候戴的電子表,多半是從我那里批發的。”馬莉性格開朗,說完大笑。
馬莉和丈夫來自農村,丈夫是鄉間頗有聲望的修表好手。在1990年經商潮中,夫妻倆到杭州買下了四季青服裝市場的一個攤位,賣起了時尚手表。披星戴月,夫妻倆賺取了人生中第一個1萬元、5萬元、10萬元。
18套房凈賺320萬元
內地樓市啟動大約在1999年前后,馬莉成為首批吃螃蟹的人。
彼時杭州樓市剛剛興起,馬莉一口氣買下18套。均價每平方米2000元,每套約70平方米,馬莉掏了50萬元付銀行按揭。還有所剩不多的積蓄,馬莉簡單裝修房子后出租,除去按揭,還有每月5000元左右的結余。
2003年,馬莉的大手筆終于獲得了豐厚的回報。當時房價猛漲一倍有余,馬莉將18套房子悉數出手,凈賺320萬元。“炒房利潤比賣表高多了。”深諳這個最樸素的道理,馬莉踏入炒房市場。約上幾位同鄉,炒房團初具規模,集體吃進一批鬧市區域商鋪。半年之后又是漲聲一片,馬莉賺了一個滿盆滿砵。
最頂峰的時期,馬莉的手提包里有38把房門鑰匙。炒房并非馬莉家的唯一經營之道,丈夫一直在溫州辦工廠,造過打火機,做過皮鞋,而家中的年輕人大多在意大利從事貿易,把這些產品從溫州銷往海外。
東山再起還是要炒房
市場沉浮,馬莉投資并非沒有失手的時候。去年,馬莉在樓價高時盤下一間電影院的沿街商鋪,最后低價拋掉。“炒什么不重要,關鍵看利潤多大。”馬莉說,“比起股市,還是投資房產、礦產穩定。”
沉寂近1年后,馬莉選擇在深圳復出。“'帶頭大姐’認為,石油、黃金價格都漲了,房價肯定也會漲,而且深圳房價跌得最厲害,回暖的潛力也最大。”
馬莉的弟弟從國外傳來消息,美元泛濫,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大增。“與其(錢)捂著貶值,不如投資。”這些判斷更堅定了馬莉重出江湖的信心,而這些信息在溫州早已廣為流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