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0日,據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土地市場開始進入深度調整階段,房價將理性回歸,今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資金缺口將高達6730億元,需求萎縮和資金繃緊,預示著房地產商開始進入了行業的調整期,這個過程比一般預想得更為漫長,房價調整剛剛拉開序幕,單純注資救市無法解決樓市根本問題。 中新社發 海安仇穩山 攝
|
2008年9月20日,據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一份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土地市場開始進入深度調整階段,房價將理性回歸,今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的資金缺口將高達6730億元,需求萎縮和資金繃緊,預示著房地產商開始進入了行業的調整期,這個過程比一般預想得更為漫長,房價調整剛剛拉開序幕,單純注資救市無法解決樓市根本問題。 中新社發 海安仇穩山 攝
|
房價回歸理性是眾望所歸,也是市場規律的必然,這也決定了相關調控政策必須以公眾的公共利益為出發點,不能夠以相關利益群體的訴求為導向。
發軔于去年10月的樓市變局延續至今,未來走勢依舊迷茫。就在近期開發商考慮試探性降價的同時,呼吁救市的聲音也越來越多。據媒體報道,“中房協”日前已上書國務院,建議改變目前“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為“適度控制”,比如允許地方政府自行救市、降低房地產交易有關稅率等。(據《21世紀經濟報道》)
中房協的建議得到了一些數據的支持。北京師范大學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年底前全國房地產企業資金缺口約為6700億元,明年將擴大到9000億元。一旦房地產行業陷入中期調整,可能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的不良貸款達上萬億元。依此數據判斷,房地產市場的“輸血工程”似乎迫在眉睫。然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卻與之相左:實際上進入房地產市場的資金并沒有減少,今年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增加了22.8%。
應當強調的是,暫且不論這些數據是否準確、客觀,一個事實卻是不可忽略的,那就是在目前的房價水平下,無論是房價收入比之高,還是租金回報比之低,都表明房價仍處于明顯的畸高狀況。據此,必須首先要明確的是,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仍應堅持不懈,必須等待房價出現實質性回落才能夠有所調整。
誠然,房地產業陷入低迷已然是不爭的事實。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8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環比(比上月)下降0.1%。同時,2008年以來,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已有幾十宗土地流標、流拍,并有向二、三線城市蔓延的趨勢。但是,低迷的現狀并不說明“救市”的必然,并不意味著調控政策必須要扭轉。目前的房價絕對水平仍然高企,根據世界銀行和聯合國人居組織提出的標準,家庭購房價格在其年收入的3-6倍為合理范圍。顯然,目前房價水平仍然遠高于國際公認的標準。
產業發展的長期規律表明,全行業的暴利局面不可能持續存在,最終所有行業的盈利狀況都將逐步恢復到社會平均水平。始于1998年的住房改革,推動了房產市場長達十年的牛市行情。在這期間,房地產開發商不僅享受著長達十年的暴利,也習慣了市場的只漲不跌。這種狀況的長期持續,最終使得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幾近喪失,其實并不利于全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自去年十月份以來,房地產市場逐步進入到供求平衡的觀望期。這不僅是前期調控政策顯效,也是供求雙方博弈的必然結果,有利于推進房價回調至理性的范疇之中。在這一過程中,市場自發的優勝劣汰能夠提升整個行業的活力,同時,房地產行業走勢的轉向也對商業銀行風險控制提出了良好的警示,現在的困頓正是它們前期貸款審核疏漏過失的“成本”。作為逐利的經營實體,商業銀行理當自行擔負這一責任。
所以,現在匆忙著手改變“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為時尚早,“嚴格執行既有的宏觀政策”理應依舊是下半年樓市調控的基調。同時,針對那些對房價波動敏感,可能出現斷供和退房潮流的群體和區域,應該提早進行銀行風險壓力測試,要求開發商拿出事前的應對方案;對開發商的經營進行積極引導,鼓勵房產開發企業通過股權合作、上市、房地產信托、房地產項目債券化等渠道獲取周轉資金,以合規合法的渠道來化解資金瓶頸,從而避免調控政策對全行業的運行造成過度的傷害等等。
房價回歸理性是眾望所歸,也是市場規律的必然,這也決定了相關調控政策必須以公眾的公共利益為出發點,不能夠以相關利益群體的訴求為導向。
□馬紅漫(上海 經濟學博士)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