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資金、土地緊張和銷售下降等因素影響,房企面臨重重壓力,業內認為不少開發商呼吁“救市”是一種生存計謀。 中新社發 俄國慶 攝
|
盡管在資金、土地緊張和銷售下降等因素影響,房企面臨重重壓力,業內認為不少開發商呼吁“救市”是一種生存計謀。 中新社發 俄國慶 攝
|
盡管在資金、土地緊張和銷售、新開工量下降等因素影響下,房企未來的一系列收益面臨重重壓力,但整體市場矛盾并不如想象的突出,因此,業內認為此前不少開發商呼吁“救市”是一種生存計謀。
憂慮情有可原
縱然大部分開發商對敏感的“救市”二字避而不談,但期待政策“松綁”的心思昭然若揭。也有自比“豬堅強”的開發商們抒發己見,一致認為政府不宜再出臺從緊的房地產政策。
“現在對開發商貸款基本全面停止,各銀行只收不貸。這種極端做法,可能有把不是壞賬的資產變成壞賬的危險。現在房地產行業中呼吁的銀行對房地產的‘救市’,也只是希望能把房地產行業與其他行業一樣對待,不要再有行業歧視,給房地產的金融政策‘松綁’而已。”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曾表示。
而在上海證券報日前獨家披露的、一份由國家權威部門對全國7136家重點房地產企業進行的調查中,諸多開發商對下半年的預期也不算樂觀。如有50.1%的房企認為銷售將同比略有下降(降幅在5%-10%之間),39%的房企認為銷售可與去年同期持平,只有10.9%的房企認為同比將增加。
至于對未來銷售下降情況的預期,21.3%的房企認為銷售下降的局面不會持續,41.3%的房企認為銷售下降局面會持續半年,37.3%的房企則認為會持續一年以上。
另外,對于下半年資金情況,64.9%的房企表示自己資金面一般,7.1%的房企表示資金充裕,28%的房企則表示資金緊張。其中,深圳房企感覺資金緊張的比例最高,占到32.5%。
分析師指出,基于樓市進入“價滯量縮”的新階段,開發商對于后市的擔憂屬“正常情緒”。并且,無論是此次的房企“摸底”調查,還是之前市場議論的相關部門“座談”、行業協會“諫言”等,也都已表明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及其對宏觀經濟之影響的高度關注。“但同樣的,正是基于所面臨的樓市變局,開發商對相關調查也可以‘技術性’操作,選擇對自己有利的。”
局面并未惡化
預期畢竟只反映一個市場信心問題,而開發商的現實狀況真的已經惡化到需要“救市”的地步了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如在上述調查的受訪企業中,有57.2%認為上半年的經濟效益和去年同期差不多,還有7.1%表示經濟效益好于去年同期,其余35.7%表示經濟效益有所下降。
并且,在對導致銷售下降的原因的選擇中,購買者減少并不是首要原因,35.7%的房企把可供面積減少列為第一位原因。“這一定程度上表明開發商對需求潛力還是有信心的,但是可供面積下降表現出房企在資金和土地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難。”佑威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分析,“如果開工量增加得不多,可能導致今后供應量的減少,從而又增加未來房價上漲的壓力,我想這才是政府擔心的。”
另外,本周房地產上市公司的中報也開始陸續發布,已披露企業的營業額仍是繼續增長的。如萬科上半年實現銷售面積265.8萬平方米,銷售金額24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0%和38.1%;實現營業收入172.6億元,凈利潤2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5%和23.6%。首創置業上半年的營業額約24.7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3.54億元成倍增長;利潤約2.52億元,也比去年同期的1.02億元翻番增長。
首創置業還透露,雖然旗下在售樓盤的成交量隨大勢萎縮,但成交價格仍保持穩定,如在北京地區項目的簽約銷售均價約23153元/平方米,比去年下半年的18953元/平方米增長22%;在北京以外地區項目的簽約銷售均價約6747元/平方米,比去年下半年的6020元/平方米增長12%。
開發商“逼宮”?
在不少反對樓市“救市”的業內人士看來,開發商所透露出的悲觀情緒實際是在“求救”,甚至賭政策“松綁”。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面對樓市低迷、成交量大幅萎縮、資金鏈緊張的生存困境,一貫以強勢為習慣的開發商當然不會善罷甘休,勢必采取各種計謀和手段如釋放各種“言論煙霧彈”,試圖結束購房者觀望,并通過說明房地產業對于中國經濟的重要性,“逼迫”政策執行者停止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讓房價繼續上漲。
如果真如上述所言,開發商的“如意算盤”至少目前打得并不成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表示,樓市“救市”論在喧鬧兩個月后,從媒體報道的政府調查結論看,目前房價運行比較穩定,商業銀行也沒有因樓市造成重大風險,也就是說,國內房地產市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救市”的理由。“樓市要‘救’的其實是房地產暴利模式。中國房地產市場早就進入大的調整周期,這種調整并不是一年半載可結束的,而是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時期。經過這種調整,市場的優勝劣汰把一些資質不好的房地產企業淘汰掉,讓一些好的房地產企業存活下來,這是市場的基本法則。”
“正如相關部門調查顯示的,資金緊張、市場觀望等因素對房企的發展起到了一定影響作用。不過,眼下房企可分為‘熬過’、‘應變’、‘搶位’三類,他們還是站在自己的立場進行表態。在我看來,在此輪樓市調整中,房地產開發企業退出30%都是沒有問題的。”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認為。
所以,在眼下的樓市“十字路口”上,房企“求救”不如考慮“自救”。首創置業就在半年報中指出,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出現變局,盡管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率依然高位運行,但是,“價滯量縮”成為當前房地產行業的“標準樣式”,房地產市場已進入高位調整期。而在宏觀經濟增幅穩步回落、全球性通脹形勢依然嚴峻、從緊貨幣政策仍將繼續的情況之下,預計未來的房地產市場仍將繼續調整,購房者的觀望心理短期內難以改變,所以,企業更要靈活安排銷售策略、全力提升銷售業績,并加強成本監控、穩定利潤水平,及積極拓寬融資管道,同時尋求其他融資創新模式等。萬科也在半年報中表示,鑒于宏觀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此次行業調整的時間可能會延長,并將原定年度開、竣工面積目標分別下調165萬和103萬平方米。(李和裕)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