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改革委每月都公布70個重點調查城市的商品房價漲幅,有與上年比較的“同比”和與上月比較的“環比”,漲幅突出的地方,每次都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也無形中給當地政府造成一定壓力。這說明,定期公布房價漲幅,無論是對于消費還是對于管理,都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應當看到,對于每月公布的房價漲幅數據,各城市的管理者心態各異。有的抱怨只公布漲幅,不公布實際銷售價格,未能“真實”反映當地房價水平;有的認為調查部門沒有與政府充分溝通,數據不夠全面、準確。有的被納入調查范圍的城市認為自己沒有代表性,公布的數據沒意義;沒有被納入調查范圍的城市則覺得事不關己,漲幅多少都無所謂。總而言之,大家都在從各自需要的角度進行解讀,對國家公布房價漲幅的意圖缺乏認識。
每月公布重點城市商品房價漲幅,雖然不是直接的調控措施,卻是對調控“執行力”的一種檢驗,也是對房地產業進行宏觀調控的一個基礎依據。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等諸多原因,各個城市的住房銷售價格差別很大,橫向看缺乏可比性。國家公布漲幅而不涉及具體的銷售價格,就是為了防止城市之間相互攀比,只看到當地房價比別處低了多少,看不到當地房價上漲的幅度,從而作出錯誤的管理決策。
目前由國家統計局垂直管理的城市調查隊統計的房價漲幅,相對來說較為客觀、準確,應成為各地政府判斷房地產市場形勢的一種基本依據。對于這些數據,各地政府應有科學、理性的認識,據以分析當地房價變化的原因,評估房價變化對住房這一基本民生的影響,從土地出讓、信貸管理、房地產業運行等各個方面進行科學的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為了讓公布房價漲幅發揮更大的警示作用,除了繼續做好現有城市房價信息的統計和公布工作,有必要將更多的城市納入調查范圍。這樣做,有利于對宏觀經濟作出更全面和準確的判斷,同時可避免一些城市因未納入調查范圍而抱著“置身事外”的心態,漠視房價持續高漲對民生的影響。(梁思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