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三日電 題:中國住房市場逐漸完善
中新社記者 阮煜琳
相對于高歌猛進的商品房市場,中國住房保障發育遲緩。今天《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全文公布,以此為契機,商品房市場與住房保障平衡發展指日可待,中國住房市場將逐步走向完善。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汪利娜今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當前中國房地產業發展勢頭很旺,但房價的過快增長,使得城市低收入家庭無法進入住房市場。由此在市場化進程中,就需要政府來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使住房市場結構更加合理。
一九九八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出臺,宣告了福利分房制度的終結和新的住房制度改革的開始。根據其精神,廉租房適用最低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適用于買經濟適用房,商品房則適用于高收入家庭。
但近幾年,有些地方政府提供保障型住房力度不夠,本應占市場主體的保障性住房逐漸邊緣化,商品房成了解決居民住房的基本模式。相關數字顯示,中國百分之九十四的住房開發定性為“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只占百分之六,而廉租房制度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截至二00六年底,全國僅有五十四點七萬戶低收入家庭,通過廉租住房制度改善了住房條件。
專家指出,《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是政府解決社會上低收入家庭的重要舉措,加大中低價位、中小戶型的商品房供應,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融入政府職責,是對住房市場的完善。
該意見規定,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積控制在五十平方米以內。經濟適用住房套型建筑面積控制在六十平方米左右。“此次住房標準還是比較合理的。”汪利娜認為,政府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應量力而行,尤其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住房標準上應該有明確要求。
據統計,從二00二年開始,全國經濟適用住房投資出現負增長,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連年下降。為此,專家表示,各地方政府應根據市場要求,合理安排每年的經濟適用房供地規模,以保障經濟適用房的建設規模,使經濟適用房政策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