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監管機構向商業銀行下發的一份房地產央企“紅名單”,引發了巨大漩渦。“‘紅名單’其實也是在支持國資委的清退政策,引導78家非主業地產央企有序退出。”12月6日,一位接近國資委的權威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據記者了解,監管機構要求分支行只對名單中的16家房地產央企提供授信額度。而針對除了16家之外的房地產央企,存量貸款要采取保全措施,盡早回收。此外,存量到期收回的,項目貸款無法續貸。
清退關鍵在于“項目退出難”
監管機構直接向商業銀行下發房地產央企停貸 “紅名單”,尚屬首次。市場人士認為,這跟央企退出房地產的進展滯后有關。
今年3月18日,國資委針對下屬78家央企發布“清退令”,至今已有8個多月,僅有中遠集團、中國航天、中石化、中石油等7家央企掛牌轉讓不足20家地產子公司的股權。余下71家非地產主業央企下屬200多家地產子公司至今未見退出跡象。
《每日經濟新聞》從產權交易所查閱公告發現,上述7家央企掛牌轉讓地產子公司,接盤者寥寥。成功轉讓的僅有航天科工集團的北京金中都置業公司項目、中石油北京都市圣景地產等2個項目。
對此現象,上述接近國資委的權威人士指出,缺乏市場資金接盤,也是導致央企清退進展緩慢的關鍵因素之一。
該人士指出,目前78家央企的地產清退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股權退出,另一部分是地產項目。“清退難點在于地產項目如何退出,目前很多地產項目正在開發建設之中,退出難度很大。”
對于股權項目退出,相對則較易操作,即資產清算之后打包,然后在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若有社會資本購買,該部分地產股權則順利成交。
“目前比較頭痛的是正在開發的地產項目。如果強行退出,部分項目將面臨暫停的風險。”某退出地產的央企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清退央企”面臨資金鏈風險
日前,上述房地產央企“紅名單”正在銀行系統內部傳閱。
據有關人士透露,監管部門在通知中明確要求,嚴禁非房地產主業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參與商業性土地開發和房地產經營業務。同時,國有資產和金融監管部門要加大查處力度,商業銀行要加強對房地產企業開發貸款的貸前審查和貸后管理。
對于上述通知,業界認為是在進一步推動78家央企加速清退。“監管部門下發的‘紅名單’,其實也是在支持國資委的清退政策,引導78家非主業地產央企有序退出。”上述接近國資委的權威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該人士認為,既然國資委已經發布清退令,并詳細列出了16家地產主業央企與78家央企的退出名單,表明監管政策已經明朗。目前的問題是在執行層面。
據記者了解,監管機構是把上述“紅名單”直接下發給商業銀行,再由商業銀行與78家央企逐一溝通,目的在于,給商業銀行下放停貸權,嚴格針對78家央企的地產項目進行停貸。
“至于停貸,這是銀行與央企之間的事情。一旦停貸,78家央企的地產項目將面臨很大的資金問題,這也將迫使央企想辦法尋找接盤者。”上述接近國資委的權威人士說。
市場人士認為,銀行停貸將引發資金鏈緊張,從而率先危及78家央企中的資金薄弱者。這將帶來多方面影響。其一,資金薄弱者將加速轉讓地產資產套現;其二,房企現金回籠壓力越來越大,部分在建項目很可能暫停;其三,將引發部分非地產主業央企的“退房潮”;其四,加速房地產業并購重組潮的到來。
由銀行停貸引發的 “多米諾效應”,將給16家以地產為主業的大型房企集團打開并購之門。問題在于,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這16家地產為主業的央企是否愿意接盤呢?“16家地產主業央企是否接盤78家的退出資產,在政策監管上這是允許的,國資委的政策并沒有對此限制。”上述權威人士說。
另據記者了解,78家央企即將退出的地產資產中,不乏盈利能力強、土地儲備豐富的企業。現在商業銀行通過停貸的方式,“倒逼”央企清理這些優質房地產業務,或將從根本上扭轉無人接盤的局面。
參與互動(0) | 【編輯:林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