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二次調控”的津城新建商品住宅市場似乎沒有受到太多影響。天津市國土資源與房屋管理局公布的每日房價統計顯示,10月本市新房共成交10463套,成交面積112.4萬平方米,環比上漲18.3%;二手房方面,同期成交6018套、490782.9平方米,環比下降4.7%。業內專家表示,受政策等因素影響,各方表現出不同策略,造成新房與二手房成交數據“分道揚鑣”。其中,二套房契稅上調后,買新房的成本與二手房相比更低,使得部分購房者將目光轉向新房市場。
成交數據
新房與二手房背道而馳
10月本市新房市場整體呈量價齊漲態勢。據搜房網數據監控中心統計,市內六區和遠郊區縣的成交量漲幅較為顯著,分別成交17.94萬平方米、40.99萬平方米,環比增長16.54%、46.37%。市內六區中,和平區與南開區成交量環比上漲,分別成交57547.2平方米和23413.5平方米,上漲167.57%和117.69%,其余四區成交量均有下降。
在成交均價方面,環城四區、濱海新區和遠郊區縣的成交均價基本與上月持平,市內六區均價16546元/平方米,環比上漲8.00%。市內六區中,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成交均價環比上漲,分別為16343元/平方米、17433元/平方米、14695元/平方米。其余三區均有下降。
與二手房成交數據比較不難看出,新房與二手房成交數據出現少見的背道而馳。據了解,不僅本市,南京、深圳等城市,10月最后一周或全月均出現新房成交增長,二手房成交下降的走勢。
原因分析 各方應對政策策略不同
作為樓市風向標,二手房一直被認為代表著樓市發展的方向,而此次新房卻沒有跟隨它的腳步。業內專家表示,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各方應對政策的策略不同,使得開發商與二手房業主向不同方向“調整”。
開發商價格壓力更大
與二手房業主相比,調控給開發商帶來的壓力明顯更大,因此新房各種優惠頻現,給購房人更多出手的動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易憲容表示,成交量的兩極分化主要受價格因素影響。10月新房市場供應大,開發商促銷、回籠資金壓力大,因此會推出多種優惠。而二手房業主則沒有如此大的銷售壓力,市場進入僵持狀態。此外,價格的兩極分化主要受成交結構影響,10月市內六區中和平區新房集中成交,拉高了全市的成交均價,而同期遠郊區縣二手房集中成交,拉低了全市二手房成交價格。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分析:“目前新房、二手房價格倒掛現象普遍,比如老城廂區域部分二手房價格飆至2.8萬元/平方米,而其周邊10月新開樓盤價格僅為2.2萬元左右/平方米,價格差距加大,銷售情況肯定會分道揚鑣。”
買新房交易成本更低
對于10月本市一二手樓市的“分道揚鑣”,天津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潘永明分析,除價格、市場供應等因素外,調控政策更是新房量價齊漲、二手房量價齊跌的重要影響因素。潘永明表示,隨著“二次調控”后稅費、信貸等多項政策的陸續出臺,與二手房相比,購房者在購買新房時,交易成本相對較低,因此10月本市購房需求更加偏向于新房市場。
據了解,目前市民在購買二手房時,需繳納多重稅費。10月中旬,市民石女士購買了河西區恩德東里一套32.33平方米的二手房,雙方約定44萬元成交,算上個人所得稅、土地出讓金、營業稅、評估費及中介費,該套房屋的交易成本約為4.71萬元。“沒想到買一套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交易成本已超過房款的10%。”石女士表示。而如果購買一套同樣大小的新建商品住宅,不用繳納營業稅、中介費,交易成本為2.2萬元,節省了近一半費用。
小戶型新房集中成交
與普通商品房動輒百萬元的房款相比,酒店式公寓因其多為小戶型受到初次置業者的歡迎。根據10月買賣業務分析,近九成購房需求集中在總價120萬元以內的一居及二居室房源,其中總價80萬元以內的房源占65%左右。(姚華 苗娜)
參與互動(0) | 【編輯:林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