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并不是衡量財富的唯一標準,在過去將近5年時間,全球資本市場集體上漲,其背后的原因是,全球共同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大量發行貨幣,貨幣的不斷流動促進了股市的集體狂歡。
如果借鑒上一輪房地產調控經驗來看,房價走勢往往呈現一種雙底走勢,上輪調控后,市場先呈現一種觀望態度,但到了8、9月份,剛需進場,房產回暖,導致了上月底的二次調控,使市場重新觀望,從而探出第二個底部。
昨日,華西證券“2010年‘華彩人生、財智領升’投資者教育暨投資策略報告會”在成都召開。與此同時,華西證券還舉行了“華彩人生1點通”一體化理財服務終端新聞發布會,此次報告會,也是華西證券在全川十大城市,舉行大型投資策略報告會巡回活動的成都專場。著名經濟學家,曾經擔任決策層集體學習主講專家的權威人士——巴曙松作了報告,與投資者共同探討經濟熱點問題。
今年以來,房價調控政策頻繁出臺;上周,又進行了今年的首次加息。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正在轉型之中,那么,未來宏觀調控是否繼續收緊?宏觀經濟運行方向如何?房價是漲還是跌?在本次策略報告會上,巴曙松將與參會者共同探討。
談投資
關注美元及全球利率
巴曙松說,中國投資者需要注意兩件事情:美元匯率變動以及全球利率政策。
巴曙松說,從2005年到2010年10月,全球股市都呈現上漲的趨勢,如中國滬深300指數,從1000多點上升到3000多點。“這是因為這些市場都是以美元或者人民幣計價,但若以黃金衡量,結果則完全不同”巴曙松從另外一個角度解讀指數說:“以黃金折算,在同一時期,標準普爾下跌了70%,全球新興市場下跌33%,中國滬深300指數經過2007年的大漲,微跌1%,已經是表現最好”。
他表示,指數并不是衡量財富的唯一標準,在過去將近5年時間,全球資本市場集體上漲,其背后的原因是,全球共同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大量發行貨幣,貨幣的不斷流動促進了股市的集體狂歡。
“所以我們要關注美元走勢,如果美元繼續疲弱走軟,就不應該對資本市場太過悲觀”,他強調說,在美元實行量化寬松政策之前,出于對美元貶值的預期,投資市場機會會很多,在實行量化投資之后,則要看美元的實際貶值情況。
巴曙松強調投資者關注的另一個問題,是全球利率政策。
“現在,全球兩大經濟體,美國和日本實行的都是超低利率政策”,巴曙松說,目前日本基本利率維持在0.1%,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0-0.25%,他估計今年年底,歐元區也將實行較低的利率政策。
“有了美、日、歐盟的低利率政策的制約,所以國內進入加息通道的可能性不大”,巴曙松解讀說,放眼全球,已經很少有國家1年期存款利率像中國一樣有2.5%,美國十年期存款利率才2.72%,而由于物價上漲的負利率問題,也是全球共同存在的問題,而經過本月央行利率上調后,國內3年期實際存款利率已經為正,因此他認為央行啟動連續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巴曙松總結,“在美元匯率變化和全球低利率市場的大環境下,我建議投資者在貨幣與資產之間,持有資產,在外幣和本幣之間,持有外幣貸款。”
談通脹
明年全年CPI將維持到3%
在解讀第三季度經濟數據時,巴曙松表示,三季度CPI上升,意味著國內物價上漲壓力比想象中大,而值得注意的是,7、8月份部分地區因天氣災害而導致農產品減產,這部分漲價壓力因為滯后因素,還沒有完全反映到物價上,他預計10月份CPI將達到全年最高點3.8%左右,隨后月份環比增長逐漸回落。
“但這并不是指,物價上漲因素將很快回來我們所熟悉的2%左右”,巴曙松警惕說,他預計明年全年CPI增速將維持到3%左右。
他表示,現在決策層已經意識到中國人民對通脹的承受能力,已經逐步下降。1994年時,國內通脹曾經到過17%高位,但那時由于百姓資產比少,銀行存款也較少,因此通脹產生的影響并不大。但是現在,一旦通脹產生負利率,老百姓的錢就立刻流向房地產、股市,推高資產價格上漲,所以決策層會對通脹問題格外關注。
“這也是央行在此次利率調整中,實行不對稱政策的原因”,巴曙松說,為穩定銀行存款,央行3年期存款利率的上調幅度大于貸款利率,實際已經表示了明確的信號。
談房產
房價明年可能出現調整
“預測房價和股指一樣,難度比較大”,巴曙松表示,如果借鑒上一輪房地產調控經驗來看,房價走勢往往呈現一種雙底走勢,上輪調控后,市場先呈現一種觀望態度,但到了8、9月份,剛需進場,房產回暖,導致了上月底的二次調控,使市場重新觀望,從而探出第二個底部。
“如果上述分析成立,現在處于第一次底部探明,二次探底進行的過程中。”他指出,從供需來看,明年房價將出現一定幅度的調整。“從去年十月開始,到今年的七八月份,房地產新開工保持30%的增長,供應量也大幅上升,會使房價有所回落。”他認為,再加上保障性住房建設,這將帶來明年上半年的房價調整。
“個人擔心,要防止調控時期,把銀根地根卡得很緊,使得當期調控見效,下一輪景氣復蘇后,沒有供應,反而出現新一輪大幅的上漲。”(記者朱雷 陳春雨)
參與互動(0) | 【編輯:林偉】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