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認購”亂象折射監管漏洞
“我們反復提示,五證不全的房子千萬不要買,不受法律保護,可是消費者就是不聽”,長春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相關人士提起“內部認購”十分煩惱。“開發商沒有預售許可賣房,顯然是違規的;但是購房者明知開發商行為違規,還要參與,自己也負有責任,甚至涉嫌與開發商串通共同違規。”
不過,一些購房者很難認同這樣的說法,“現在市場上的房子,有多少是五證全的?等五證全了房子早賣沒了。再說,既然五證不全不允許賣,那么為什么不見監管部門出來禁止?”
房地產管理部門對此的解釋是,內部認購是開發商與購房者的私下交易行為,監管部門很難發現。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即使內部認購行為被舉報到相關管理 部 門 , 也 很 難 得 到 有 效 的 處理。目前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只是規定開發商在未取得銷售許可證之前不得賣房,但對違反此規定如何處罰、由哪個部門來處罰并無明確規定。因此,行業監管實際仍是空白。
此外,關于內部認購的法律監管目前也不健全。據記者了解,對于“內部認購”合同或者協議是否有效,是否受法律保護,目前在實踐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解釋。一種觀點認為,內部認購協議只是一種合同預約,并非正式商品房買賣合同,因此不受法律保護。一些已判決的內部認購糾紛案中,法院只判定開發商返還消費者已支付的購房款,不支持購房者其他請求;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內部認購協議是雙方意愿的真實反映,而且構成合同要件,因此法律給予保護。國內目前也有內部認購者維權成功的案例。
長春房地產界的一些業內人士表示,任由“內部認購”這種融資行為繼續下去,最終造成的可能不僅僅是簡單的經濟糾紛,很可能涉及社會穩定。因此,對房地產市場“內部認購”屢禁不止的亂象,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消費者的警示上,有關部門必須真正擔負起監管責任。必要時可以制定地方性的法律法規,對于“內部認購”行為給予嚴厲制裁。同時,也建議相關法律機構對“內部認購”給予明確的司法解釋,避免司法實踐中出現理解上的偏差。(記者 郎秋紅)
參與互動(0) | 【編輯:林偉】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