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報報道,通州新城運河核心區八塊土地集中上市,將于本月28日開標選“買家”。至此,通州新城商業規劃的建設步伐正式啟動。但同時,一些開發商和二手房業主,也由于這個“利好”準備漲價。
修個地鐵算利好,開通一條高速路更是利好,一個公園整修完畢也是換一個層面利好,甚至到今天,將有幾塊土地推出也拿來,會給這個區域帶來更多供應量,也要理解成利好。
“利好”原詞來自股市,是指能刺激股價上漲的信息披露,什么市場繁榮、銀行利率降低、社會資金充足等消息,都可以導致股票看漲。
房地產從股市“借來”這個詞,變本加厲,什么時候都可以用,縱觀住宅商品化以來,除了嚴厲調控不算利好,其他都能掛上邊。
2003年非典,成了郊區低密度住宅的“利好”;2008年汶川地震,轉化為低層板樓項目的“利好”,2009年“國際旅游島”炒熱了海南、“世界城市”帶旺了通州……
所有房地產的“利好”,目的就一個——漲價,但這些利好,絕大多數都是“人工”的。2008年某位有心人在互聯網上發布了一個燕郊地鐵規劃圖,惹得十萬在該地的北京人歡呼雀躍,隨后經證實不是出自官方,但卻由此引起一輪燕郊房屋價格飛漲。今天,又有人口頭傳出,廊坊市長跟北京市長已經簽署協議,把亦莊輕軌引進來,于是該地房價又向萬元看齊。
購房人耳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利好”,帶給投資人的并非是真好,而是提前預支了高房價,甚至是無法兌現的風險。
從4月份開始的調控,讓購房者陷入了深度的“沉思”,不論你說什么,出手購房這個大事兒,我先想想再說。但這幾個月“利好”可沒閑著,一會兒是“收物業稅房價還得漲”,一會兒是“政策要松動了、房價要報復性反彈”,這天兒剛涼快,“金九銀十的回暖即將到來”的說法弄得滿城風雨。
聽過這么多次無效的好消息,耳朵里磨出老繭的購房人早就把“利好”和“狼來了”等同看待,正當有人借著通州八塊地上市的“利好”預測“報復性反彈”的當口,有購房人冷笑:你想報復性漲價?小點聲,別再把“報復性調控”惹來!(評論員 蔣舉)
參與互動(0) | 【編輯:林偉】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